2025年9月3日,中國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紀念「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的盛大閱兵式,吸引全球目光。這場閱兵不僅是中國展示軍事與外交實力的舞台,更成為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的一次歷史性外交突破。金正恩首次參加多邊國際活動,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俄羅斯總統普丁同框,坐於習近平左右的重要位置,成為國際媒體與分析家熱議的焦點。從2013年、2016年中國支持聯合國安理會對北韓的制裁,到2017年北韓在「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期間挑釁發射導彈,中朝關係一度緊張。然而,2025年金正恩卻以座上賓身份高調亮相,堪稱閱兵的最大贏家。本文將分析金正恩如何從國際孤立走向外交舞台中央,探討其背後的策略與國際情勢變化的影響,論述金正恩的「政治勝利」及其意義。
金正恩的策略:平衡外交與內政,鞏固政權

金正恩自2011年執政以來,延續金氏家族的統治模式,採取強硬的軍事外交策略與內部高壓統治,以確保政權穩定與國際影響力。面對聯合國安理會的制裁(2013年2094號決議、2016年2270號決議),北韓經濟受到重創,但金正恩並未因此改變核武與導彈發展的路線。相反,他利用這些挑釁行動作為外交籌碼,吸引國際關注,同時在國內塑造「強人領袖」形象。2017年北韓在「一帶一路」論壇期間發射導彈,表面上是對中國的挑釁,實則是向國際社會展示北韓的軍事獨立性,試圖在中美俄之間尋求平衡。
現正最夯:北檢要求禁接觸2、3百證人!柯文哲:你給我清單、我把它背起來?
金正恩的外交策略核心在於「不完全依賴任何一方」。他深知北韓經濟高度依賴中國(尤其是能源與糧食援助),但同時尋求與俄羅斯深化軍事合作,以避免成為中國的附庸。例如,2024年6月普丁訪朝期間簽署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協定》標誌著朝俄關係的升溫,北韓甚至向俄羅斯提供武器與軍力支持,參與俄烏戰爭。這不僅讓金正恩贏得普丁的信任,也提升北韓在俄羅斯眼中的戰略價值。然而,俄羅斯無法提供北韓長期經濟支持,中國仍是北韓經濟的命脈。因此,金正恩選擇在2025年九三大閱兵這一關鍵時刻訪華,修復與中國的關係,同時借助中俄朝三方同框的畫面,強化北韓在「非西方陣營」中的地位。
金正恩此次訪華的另一亮點是攜女兒金主愛亮相,顯示其在國內政權傳承上的布局。金主愛的隨行被外界解讀為金正恩試圖為金氏家族的第四代接班鋪路,進一步鞏固國內政治穩定。這種高調的外交亮相不僅提升金正恩的國際形象,也在國內宣傳中強化其領導地位,緩解因經濟困境(如米價飆升)引發的民心不穩。
國際情勢變化:中俄朝結盟與「東升西降」

金正恩能在2025年九三大閱兵成為焦點,離不開國際情勢的深刻變化。當前全球格局正處於「東升西降」的轉換期,中國與俄羅斯的戰略合作日益緊密,北韓則成為這一「非西方陣營」的關鍵棋子。以下幾點國際情勢的變化為金正恩提供機遇:
1.中美博弈與中國的戰略需求
2025年,中美關係因貿易戰、關稅爭端及地緣政治競爭而持續緊張。美國總統川普重返白宮後,推行高關稅政策,試圖遏制中國經濟,並拉攏部分國家(如亞美尼亞、亞塞拜然)以削弱中國的「一帶一路」影響力。中國則通過九三大閱兵展示軍事與外交實力,向美國及其盟友(日本、韓國)發出強硬訊號。金正恩的出席不僅強化中朝關係,也讓中國得以展示其在東北亞的影響力,牽制美日韓聯盟。習近平將金正恩與普丁安排在身邊,意在凸顯「中俄朝軸心」的團結,對抗西方的孤立政策。
2.俄烏戰爭與朝俄合作的深化
俄烏戰爭的持續為北韓提供外交突破的機會。北韓通過向俄羅斯提供武器與軍力支持,換取俄羅斯的技術援助與經濟支持。這不僅緩解北韓的經濟壓力,也讓金正恩在俄羅斯與中國之間獲得更大的迴旋空間。普丁出席九三大閱兵並與金正恩會談,顯示朝俄關係的緊密程度,而中國作為東道主,通過促成「三方同框」,進一步鞏固中俄朝的戰略聯繫。
3.聯合國制裁的邊緣化
2013年與2016年的聯合國安理會制裁(2094號與2270號決議)曾讓北韓陷入國際孤立。然而,隨着中國與俄羅斯在聯合國安理會中的影響力增強,這些制裁的執行力度逐漸減弱。中國雖然在制裁決議中投下贊成票,但實際上對北韓的經濟援助從未完全中斷。2025年,金正恩以高規格參與閱兵,顯示中國對北韓的態度已從「有限支持」轉向「公開結盟」,這與全球地緣政治的二極化趨勢密切相關。
4.東盟與「全球南方」的支持
此次閱兵有26國領導人參加,主要來自「全球南方」國家,如印尼、馬來西亞、伊朗等。這些國家的出席顯示中國在非西方世界中的號召力。金正恩利用這一場合,與東盟國家領導人同場,進一步拓展北韓的外交空間。專家指出,北韓與東盟關係並不差,未來可能以此次閱兵為契機,持續推進多邊外交。
金正恩的「政治勝利」:從孤立到舞台中央

金正恩此次參加九三大閱兵,被南韓學者稱為「政治勝利」,其原因在於以下幾點:
1.打破外交孤立
金正恩過去偏好「一對一」外交,鮮少參與多邊場合。此次閱兵是他首次以北韓領導人身份參加多邊國際活動,與26國領導人同場,打破北韓長期的外交孤立。尤其是在閱兵式前與韓國國會議長禹元植的短暫握手,顯示北韓試圖在國際場合展現靈活性,為未來可能的南北對話埋下伏筆。
2.強化中朝關係
中朝關係在2013年至2017年間因北韓核試驗與導彈發射而一度冷淡。2018年後,金正恩與習近平頻繁會晤(2018-2019年間五次互訪),但2019年後因疫情與地緣政治變化,雙方公開互動減少。此次金正恩訪華並以高規格參與閱兵,標誌著中朝關係的「復甦」。習近平將金正恩安排在身邊的重要位置,顯示中國對北韓的戰略價值重新評估,特別是在對抗美日韓聯盟的背景下。
3.向美韓發出警告
金正恩的出席被視為對美國與韓國的戰略警告。南韓《韓聯社》分析,金正恩希望通過與中俄領袖同框,凸顯北韓在「非西方陣營」中的角色,向美日韓展示其不再是孤立的小國。尤其是在川普試圖重啟「川金會」的背景下,金正恩此舉向美國釋放訊號:若美國不放鬆對北韓的制裁,北韓將進一步倒向中俄陣營。
4.經濟與內政的雙贏
北韓經濟因長期制裁與疫情影響而陷入困境,米價飆升等問題加劇國內不穩定。金正恩此次訪華不僅爭取到中國的經濟援助承諾,也為即將到來的朝鮮勞動黨建黨80週年(2025年10月)與第九次黨代表大會(2026年初)創造有利條件。閱兵的高調亮相為金正恩在國內贏得宣傳資本,強化其作為「國際領袖」的形象。
金正恩的成功與未來的挑戰

金正恩在2025年九三大閱兵中的高調亮相,無疑是其外交生涯的里程碑。他通過精明的策略與國際情勢的機遇,從聯合國制裁下的孤立國家領導人,轉型為中俄朝「新三巨頭」中的關鍵角色。其成功得益於以下因素:一是靈活的外交平衡術,在中俄之間尋求最大利益;二是利用閱兵的國際舞台,打破外交孤立;三是借助中俄朝結盟,對抗美日韓壓力。然而,金正恩的「政治勝利」也伴隨挑戰。北韓經濟對中國的依賴使其在外交上難以完全獨立,而與俄羅斯的軍事合作可能加劇與西方的對抗。此外,川普的「和平斡旋」與美日韓的聯合壓力,將考驗金正恩未來的決策智慧。
總之,2025年九三大閱兵不僅是中國的軍事與外交秀,更是金正恩從邊緣走向中心的舞台。他的成功不僅源於自身的策略調整,更得益於全球地緣政治的「東升西降」趨勢。在這一歷史性時刻,金正恩以「戰略棋子」的身份,實現北韓在國際舞台上的華麗轉身,但其未來的道路仍充滿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