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瀾海事局今(9)日發布「瓊航警143/25」航行警告,宣布南海部分水域將於9月9日至11日,每日14時30分至16時30分進行「海上飛行試驗」,嚴禁船舶及飛機進入指定區域。專家分析,此次試驗可能聚焦先進無人機或地效飛行器技術,強化中國在南海的海上監視與防禦能力。
根據中國海事局公告,試驗區域位於南海核心地帶,涵蓋敏感海域,座標大致以海南島東南為中心,半徑數海里範圍。與以往常見的「軍事訓練」公告不同,此次明確標註「海上飛行試驗」,暗示非傳統軍演,而是針對航空裝備的實地驗證。消息一出,立即在社群媒體上發酵,多位軍事觀察家推測,這或許是中國航空工業集團(AVIC)或相關單位測試新型無人機系統。
持續更新:楊宏基觀點》中國閱兵式下的軍事現代化觀察:新武器與舊系統的雙重面貌
何謂海上飛行試驗?這類活動通常涉及低空或海面飛行裝備的性能評估,包括穩定性、導航精度及環境適應。近年中國無人機技術迅猛發展,如「無偵-9」(WZ-9)高空長航時無人機,已部署海南基地,專為南海監視設計。2024年珠海航展上,AVIC展示的「九天」(Jetank)重型無人機,能攜帶數百架小型無人機組成「蜂群」,用於海上偵察與攻擊,堪稱「空中航艦」。若此次試驗涉及此類,則可能驗證無人機在南海複雜氣候下的群控協同,挑戰美軍P-8巡邏機優勢。
另一焦點是地效飛行器(WIG)。此類裝備利用地面效應,在海面數米高度高速滑行,結合飛機與船隻優點,油耗低、載重強,適合南海巡邏。軍事媒體《Naval News》6月底時曾曝光一款被稱為「渤海怪獸」(Bohai Sea Monster)的地效飛行器;若此海上試驗為驗證此飛行器,推估可能藉南海地形多礁石、風浪大特性,測試地效飛行器穩定性。若測試成功,將成為高速機動海上攻擊平台。
中國海事局強調,試驗期間船舶須繞道,違者後果自負。國際航運業已調整路線,預計影響貨輪通行。中國推動「海上飛行試驗」雖未明確知悉是何種類飛行器,但明顯針對美國海軍部署數千無人機對抗中國的「複製者」(Replicator)計畫而來。隨著中美角力加劇,此類試驗料將頻繁上演,南海天空與海面恐成新戰場。

軍事媒體《Naval News》6月底時曾曝光一款被稱為「渤海怪獸」(Bohai Sea Monster)的地效飛行器。 圖:翻攝自騰訊網

中國清瀾海事局9日發布「瓊航警143/25」航行警告,宣布南海部分水域將於9月9日至11日,每日14時30分至16時30分進行「海上飛行試驗」,嚴禁船舶及飛機進入指定區域。 圖:翻攝中國海事局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