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中國步步進逼的軍事威脅,台灣民間組織首度舉辦跨領域戰爭兵棋推演,直接模擬台灣遭遇全面封鎖與解放軍登陸的臨戰情境。由前線民主(Frontline Democracy)與黑熊學院於8月30日合辦的「台灣公民社會面對戰爭威脅之兵棋推演工作坊」在結論中直指:雖然台灣公民社會展現高度意願投入危機應變,但目前政府釋放的資訊遠遠不足,恐怕無法支撐民間的有效參與。資訊透明與社會溝通,被視為決定台灣能否承受長期戰爭壓力的致命缺口 。

這場兵推匯集了近30個橫跨資通訊、事實查核、人權、法律、能源、民防等領域的公民團體與專家,模擬情境分別是「台灣遭受全面封鎖的第四天」與「中國解放軍登陸侵略的第一天」。隨著模擬推進,參與者面對不斷出現的突發狀況,試圖在混亂與恐懼之中尋找出路。討論焦點集中在資訊聯繫與驗證、備援機制的建立,以及戰時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透過跨領域的激烈交鋒,參與者一次次驗證,在真正的戰爭壓力下,台灣社會必須如何自保與自立。

精選報導:日本熊本部署長程導彈 王定宇:射程涵蓋台海、嚇阻中國

通訊中斷與假訊息攻擊是兵推中最被強調的挑戰。資通訊與數位領域的專家指出,一旦戰時台灣的通訊網路不穩,甚至完全中斷,資訊真空極易成為敵方投放假訊息的溫床。若缺乏及時澄清與獨立驗證,民心將迅速動搖。兵推中提出設立「資訊交流平台」的構想,除了在封鎖初期協助政府發布權威資訊、降低社會恐慌,更能在戰時承擔蒐集與整合戰損數據、救援訊息、物資分配等任務,甚至可作為民間監測敵軍動態的重要機制 。

法律與人權團體則提出另一個被忽視的戰爭面向:平民權益與人道保障。他們提醒,戰爭不僅是軍事對抗,更會引爆一連串人道與社會正義問題,例如中國籍配偶待遇、戰俘處置、戰時移工權益等,政府若沒有事先清楚規範,勢必在混亂中引發爭議,進一步削弱社會信任。對照今日政府對相關議題的沉默與不足,兵推中不乏批判聲浪,認為若不及早準備,台灣將在戰火中陷入人權死角 。

能源與民防面向同樣暴露出嚴重隱憂。專家模擬封鎖下的能源供應,指出台灣高度依賴進口,若能源輸入被切斷,社會將在短時間內陷入癱瘓。如何建立替代能源、分散電網風險,以及設置臨時避難所與物資分配站,成為兵推最急迫的課題之一。與會者強調,唯有推動能源多元化、讓地方社會具備自主發電與物資儲備能力,台灣才可能在長期消耗戰中維持民生穩定 。

前線民主總結指出,以往公民團體對戰爭多抱持疏離態度,這場兵推的目的正是要補上缺口。透過真實模擬,民間社會得以檢視現有政府與自身應變計畫的不足,並推動跨領域的合作。該組織同時強調,這場工作坊只是開始,未來將持續連結更多NGO與專業人士,形成更具韌性的民間防衛網絡,並將成果整理成報告,提供政府與公民社會參考。這也是向國際宣告,台灣的公民社會並不畏懼討論戰爭,反而要以更積極的態度打造戰時社會韌性 。

從兵推的討論結果來看,真正威脅台灣的,不僅是中國的軍事壓力,更是戰時資訊不透明帶來的信任崩塌。如果政府繼續忽視與民間的溝通缺口,台灣社會在戰爭來臨時可能自亂陣腳;反之,若能正視問題、攜手公民社會建立跨域合作,資訊透明將成為凝聚人心的最大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