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捷克總統帕維爾(Petr Pavel)於上月底在印度會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中國宣布將終止與帕維爾,並痛斥其行徑損害中國主權以完整。對此,美國薩姆休斯頓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翁履中今(14)日認為,這樣的宣示多為高分貝政治抗議,實際層面互動仍會持續,同時他也說,北京此舉也給台灣機會,可藉此強化台灣與捷克關係。
針對帕維爾與達賴喇嘛會面一事,中國外交部宣布將停止一切與帕維爾接觸,並痛斥帕維爾行徑嚴重違背捷克對中國的政治承諾,損害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對此,捷克方面則澄清,此次會晤屬於帕維爾以私人身分參加的活動,並呼籲北京同樣以私人層面看待。
當前熱搜:快訊》柯文哲7000萬交保 黃國昌:擔心柯不接受高交保金
翁履中表示,帕維爾曾任捷克軍方高層及北約官員,兩年前當選總統,取代了對中經貿關係友好的米洛什·澤曼。他在對華政策上態度較為強硬,過去不僅公開批評中國人權問題,還與台灣保持積極的外交與經貿互動,甚至在 2023 年就職後不久便與台灣總統蔡英文通話,引發北京不滿。近期,捷克還指控中國駭客入侵其外交部網路,北京方面予以否認。
他也提到,達賴喇嘛與捷克有深厚淵源,首任後共產主義總統瓦茨拉夫·哈維爾曾多次在布拉格接待他。達賴喇嘛上月剛慶祝 90 歲生日,並在訪問印度時接待了帕維爾。北京不承認西藏流亡政府,並將達賴喇嘛視為分離主義者,因此對此次會晤格外敏感。
對於中國這次的反應,翁履中認為,中國對捷克的「斷絕接觸」聲明,其實是另一場高分貝的政治抗議,可是卻不是真正的外交斷交。因為從過去經驗來看,無論是 2012 年英國首相卡麥隆會見達賴喇嘛、2010 年劉曉波獲諾貝爾和平獎引發中挪關係凍結,還是美土之間的簽證風波,這類「中止接觸」多半是象徵性的冷凍,經貿往來與基礎外交互動仍會維持。
翁履中認為,對捷克而言,帕維爾的舉動延續了他一貫的價值導向外交立場,不會因北京的反對而在民主與人權議題退縮;對中國而言,則是一次對外「原則表態」。然而,對台灣來說,這種完全不必自己出手、卻因第三方事件打開的外交縫隙,恰恰是務實外交最好的契機。
翁履中表示,當北京因政治立場對某國採取高壓反應,往往會讓該國在其他外交關係上尋求更多平衡與空間,以免被單一大國壓制。捷克與台灣原本互動頻繁,從國會互訪到經貿合作都有一定基礎,如今在中國「冷凍」的氛圍下,台灣更有可能獲得更多公開交流、提升官方層級互動的機會。他建議,可藉此契機逐步深化實質合作,讓彼此的互動在經濟、科技、文化等領域先穩固下來。
他直言,台灣需要國際空間,但往往迫於現實,需要更多的天時地利才有機會突破!達賴喇嘛讓北京不開心,但給了台灣跟朋友增進關係的機會!

美國薩姆休斯頓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翁履中。 圖:翻攝自臉書(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