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海軍三艘軍艦組成的編隊 24 日高調穿越南海,停靠越南峴港,並計畫訪問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稱,此舉是為了加強與東南亞國家的海上合作。

此次印度派出的 3 艘軍艦分別是「德里」級導彈驅逐艦「德里」號、「卡莫爾塔」級輕型護衛艦「基爾坦」號和「深海」級補給艦「活力」號。印度官方稱,此次行動旨在維護自由航行、提升海上安全,並深化與東南亞國家的合作。

當前熱搜:王世堅喊罷免撤案!許美華:切心!大立委有請藍白不要撕裂台灣嗎?

印度總理莫迪在 2014 年訂定了「東向政策」,加入地緣戰略和安全合作的內容,試圖通過軍事互動擴大印度在東南亞的影響力。

印度總理莫迪。 圖:翻攝自青松解局

分析認為,印度的真實意圖遠不止如此。通過此次軍事存在,印度希望實現四大目標:

一是配合美國「印太戰略」,遏制中國的區域影響力;

二是加強與東盟國家的軍事聯繫;

三是平衡中國海軍在南海的存在;

四是提升自身海軍的遠洋能力。

中菲南海多次衝突,菲律賓海警船9701號曾在黃岩島衝撞中國海警船,雙方對於黃岩島主權爭論不休。 圖 : 翻攝自肖寧聊兵器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的行動並非孤立,而是對中國「珍珠鏈戰略」的回應。西方學者普遍認為,中國通過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建設港口網路,保障能源通道安全,同時增強遠洋海軍的投射能力。

這一戰略令印度感到不安,認為其在印度洋的主導地位受到威脅。因此,印度試圖通過「東向政策」在東南亞地區與中國展開博弈。

中國海警船數度在南中國海上與越南和其他印太地區國家發生爭執。圖為中國海警船5205進出越南專屬經濟區南部外海南昆山(Nam Con Son)油氣探勘區,並與越南漁業資源監測船 Kiem Ngu 278發生海上對峙。 圖:AMTI。

此次印度選擇的合作物件——越南、馬來西亞和菲律賓,均與中國在南海問題上存在爭議。越南對西沙和南沙群島的主權有異議,馬來西亞非法侵佔了中國部分島礁並進行軍事化建設,而菲律賓則是南海爭端中最為激進的國家,近年來頻繁引入外部勢力介入。

專家認為,印度經由與這些國家合作,顯然意在聯合施壓,試圖在南海問題上挑戰中國。

印度軍艦停靠越南峴港,並計畫訪問馬來西亞和菲律賓。   圖 : 翻攝自軍哥漫談

解放軍遼寧艦編隊進行海上補給   圖 : 翻攝自軍哥漫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