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視軍事》 26 日首次公開報導,中國殲-20 隱形戰鬥機成功飛越對馬海峽。這一消息迅速引發美國、日本及韓國的關注,對馬海峽作為連接朝鮮半島與日本九州的重要水道,戰略位置十分敏感。
殲-20 「無聲」穿越這一地區,展現了中國隱身戰機的技術優勢,同時釋放了強烈的戰略信號。殲-20 的行動再次驗證了其「全向隱形」的性能。
當前熱搜:宏都拉斯哭了!我國政府宣布全面開放貝里斯冷凍白蝦輸台
中國方面聲稱,日韓方面雖長期部署美製 F-35 隱形戰機和多種反隱形雷達系統,但對這次行動毫無察覺。這背後是殲-20 在雷達波吸收材料、紅外特徵抑制以及電磁壓制技術上的重大突破。

早在幾年前,殲-20 便曾飛越巴士海峽,此次穿越對馬海峽進一步展現了其隱身技術的可靠性和實戰能力。對解放軍而言,這不僅是一次技術展示,更是對戰時打擊鏈條的一次「實戰演練」。
在未來衝突中,殲-20 有能力在第一時間摧毀敵方防空雷達、通信樞紐和指揮中心,為後續部隊打開空中通道。據央視報導,目前中國已列裝超過 300 架殲-20。相比之下,美軍現役 F-22 戰機僅有約 184 架,且生產線早已關閉。雖然 F-35 產量較大,但全球範圍內供貨不足、故障頻發的問題始終難以解決。

與此同時,中國還在加速推進下一代隱形戰機的研發。中國正在同時推進至少 2 款六代機計畫,包括空軍版的重型六代機殲-36 和海軍版的艦載六代機殲-50。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軍的 NGAD 六代機專案屢屢跳票,原定於 2024 年亮相的樣機至今仍未公開。預計美軍在 2030 年前形成戰力仍面臨預算高企、技術分歧等諸多現實難題。
殲-20 的規模化部署背後,是中國空軍戰略升級的體現。從最初「尖刀部隊」定位,到如今的「全戰區部署」,殲-20已從高端隱形戰機轉型為解放軍空軍的主力機型。

目前,南部戰區、北部戰區已全面完成殲-20 換裝,東部戰區更是早早實現了 3 個旅的全員接裝。
此次對馬海峽的行動,也向日、韓及駐日美軍發出了明確信號:中國已具備深入其本土防區、精准摧毀關鍵節點的能力。
而應對中國空軍的不斷測試、挑釁,美軍也開始在沖繩部署 F-15EX 戰機與先進導彈,以維護太平洋西部的穩定。

美軍在沖繩部署F-15EX戰機。 圖 : 翻攝自US Airforce

對馬海席地理位置圖。 圖 : 翻攝自星球調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