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鐵道博物館明(31)日正式對外開放,這項由文化部主責推動的重大建設,歷經近9年的古蹟修復及整備,這次是第一階段開放,共有6處古蹟建築打開大門。行政院長卓榮泰今(30)天親自出席開幕儀式,卓揆致詞時表示,這是結合文化、歷史、交通與觀光的重要地標,歡迎全世界都來參觀。

首先上台致詞的交通部長陳世凱,期許鐵博能在「活的博物館」這一面永續經營,所以交通部會跟文化部一起努力。文化部長李遠則先向開幕現場許多幫忙過鐵博從2012年後的抗爭、到2015決定全區保留,以及力促2016啟動園區計畫的人致謝,他認為,鐵道園區能翻轉東區成為有文化的一區,「我想,文化工作就是團結台灣」。

精選報導:《路透社》報導:台灣關稅談判代表團仍在美國華府談判

壓軸致詞的卓榮泰則說,將一個原來可能被拆除的古蹟,活化為一個博物館,將文化、歷史、交通建設與觀光事業結為一體,這將是國家未來的重要指標。他1990年就住在八德路對面,而他的父親與祖父都是台鐵員工,自己與鐵道的淵源非常深。

卓榮泰感謝台北機場從保留到開館的過程中,許多人的支持與合作,今天在這裡看到的是一個建築、一個車輛,也是一個工業機械歷史性的發展,開幕式現場旁的莒光號列車,退役後改回在日本時原來的塗裝,呈現原來的面貌,這是對歷史的尊重,鐵道博物館就是個活的博物館,希望在活的博物館當中,用鐵道、用火車訴說歷史的故事。

今天除了行政院院長卓榮泰、文化部部長李遠和交通部長陳世凱外,文化部也邀請日本大宮鐵道博物館館長石田亨、民間鐵道交通協會、文化與交通相關領域專家學者、文物捐贈者代表、機廠老員工等都出席開幕活動,見證國家鐵道博物館第一階段正式開放。

開幕活動結束,卓榮泰等人也參觀國家鐵道博物館,並搭上火車,體驗鐵道博物館的遊程。

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指出,第一階段開放空間包含柴電工場、總辦公室、技工養成所、材料試驗所、大禮堂及澡堂等6處古蹟建築,策劃〈動力.火車-柴電工場〉、〈移動與感動-鐵道上的文化與記憶〉、〈氤氳時代-員工澡堂〉3個常設展和〈文化中的臺灣鐵道史〉、〈無限的火車情-臺灣鐵道攝影家古仁榮〉、〈打開!組立工場〉3個特展,以及〈總辦公室〉、〈大禮堂的職工生活〉2個現地展;另外,還特地為孩子們設計的「親子空間」,在週末及國定假日期間也有文物車輛動態乘車體驗服務。開館後各項推廣活動將陸續公布,民眾可上國家鐵道博物館官網及臉書專頁查詢。

國家鐵道博物館明(31)日正式對外開放,這項由文化部主責推動的重大建設,歷經近9年的古蹟修復及整備,這次是第一階段開放,共有6處古蹟建築打開大門。   圖:擷自直播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