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商務部今天(9日)突發公告,宣佈將漢翔航空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台灣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禁止向其出口兩用物項,並要求相關出口活動立即停止。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張競對此表示,綠營執政時期高調宣傳「非紅供應鏈」政策,如今大陸採取管制措施,形同從源頭切斷紅色供應鏈,國安高層應審慎回應,避免讓受影響企業陷入「啞巴吃黃蓮」的困境。

張競指出,當前大陸的禁令僅針對特定國防產業進行「點名打擊」,尚未擴及全面封殺。若台灣試圖透過其他廠商或第三國轉手採購,可能導致制裁升級,演變成全面限制。他建議政府立即召集受影響企業,全面檢視從大陸進口的組件、原料、技術資料及專利授權清單,加速尋找替代來源。張競強調,當初若能未雨綢繆,落實供應鏈風險管控,今日或可避免衝擊。他進一步呼籲,綠營政府在回應此事件時應謹慎措辭,避免提供更多資訊讓大陸擴大管制範圍。尤其在與美國關稅談判尚未明朗之際,若處理不當,可能加劇負面效應,使台灣產業雪上加霜。

當前熱搜:台南逾4萬8千多戶仍停電 黃偉哲臉書灌5千多則留言抱怨

張競提醒,政府應正視此事件對國防產業的潛在影響,並積極協助企業尋找替代方案,以確保產能穩定及國家安全。中國大陸將台灣廠商列入出口管制的舉動正值漢光演習展開首日,顯示兩岸在軍事與經濟領域的緊張關係持續升溫。專家分析,中國大陸的舉動目的在維護國家安全與國際義務,但可能不會是單一的出口管控,後續可能還有其他出招,對台灣相關產業是否產生實際影響,仍需視後續供應鏈調整情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