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丹娜絲」颱風外圍低壓帶影響,鹿港地區昨(8)日因暴雨及滿潮而汪洋一片,但在地文史工作者張敬業卻從中看見不同的風景。他指出,淹水不僅凸顯了排水設施的重要性,更是這座古老城鎮與水共存的「常態提醒」。他更在雨後捕捉到龍山寺水面倒影的難得景象,呼籲人們珍惜古都的每個角落。
這場大水來得又快又急,但對長期研究鹿港文史的張敬業而言,卻非偶然。他表示,「淹水不是偶然,而是這座因氾濫孕育、在洪澇中歷經重生的城鎮常態提醒」。他認為,這次事件除了再次敲響排水基礎設施的警鐘外,更重要的是人們心態的調整,應學習以與自然共處的智慧,迎向未來無法預測的氣候挑戰。
精選報導:「喪屍煙彈」檢出量年增200倍!食藥署急列管3種高風險成分
昨日午後雨勢暫歇,張敬業徒步前往鹿港龍山寺,映入眼簾的景象讓他大為驚豔。廟前廣場與馬路因積水化為一片天然鏡面,莊嚴的古剎倒映在水光之中,與漣漪波光交織成畫。他形容,鹿港的龍山寺,「在洪水中依然優雅且堅韌——這難得一見的畫面提醒我們」,更應該珍惜這座城鎮獨有的歷史紋理。
鹿港龍山寺創建於清乾隆年間,為泉州移民遷台後所建,主祀觀音佛祖,是鹿港地區重要的信仰與文化中心。龍山寺融合閩南傳統工藝,以其精雕細琢的木構與石雕聞名,被譽為台灣傳統建築的代表作,曾經歷過多次天災人禍,經長期修復後,於1983年被指定為一級國定古蹟。
暴雨過後,鹿港居民已迅速展開復原工作。張敬業觀察到,許多店家正忙著清理淹水的店面,展現了古都強韌的生命力。他樂觀地相信,到了這個週末,遊客依舊能「重遇這座古都最熟悉的美麗面貌」。

張敬業表示,淹水凸顯了排水基礎設施的重要性,並呼籲珍惜古城風景。 圖:張敬業/授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