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再現諾氏瘧境外移入個案。疾管署今(2)日宣布新增1例瘧疾病例,患者為30多歲外籍男性,6月上旬曾前往菲律賓巴拉望島旅遊,期間未服用預防藥物且遭蚊蟲叮咬。返台後陸續出現發燒與頭痛等症狀,經檢驗確診感染諾氏瘧原蟲,成為自2005年以來首見諾氏瘧境外移入個案。疾管署已將菲律賓瘧疾疫情列為第一級注意,呼籲前往當地旅遊的民眾落實防蚊與預防措施。

疾管署指出,該名患者於6月19日返國前即感不適,陸續出現發燒、茶色尿與嗜睡等症狀。6月25日就醫未見改善,6月27日再因呼吸困難與少尿就診,經通報後確認感染諾氏瘧,目前仍住院治療,健康狀況持續追蹤中。

持續更新:史上最不溝通的部長?台醫聯怒轟邱泰源:只跑餐會、不見基層

諾氏瘧是瘧疾的一種,流行於東南亞地區,由帶有瘧原蟲的瘧蚊叮咬傳播。根據疾管署資料,這種瘧疾原本寄主為長尾與豬尾獼猴,自2004年以來,東南亞如馬來西亞、泰國、越南、新加坡與菲律賓等國皆有通報人類感染案例。此類感染早期徵兆類似流感,若未即時診治,恐導致黃疸、肝腎衰竭或昏迷等併發症。

根據最新監測統計,今年截至7月1日,台灣共出現12例境外移入瘧疾病例,為2007年以來同期最高。患者年齡從20多歲至60多歲不等,感染地點涵蓋非洲與亞洲,包括肯亞3例、獅子山及索羅門群島各2例,以及坦尚尼亞、馬達加斯加、貝南、中非與本次公布之菲律賓各1例,其中以惡性瘧為主。

此次為國內第2例境外移入諾氏瘧病例。2005年曾有60多歲本國男性赴巴拉望島進行生態旅遊後感染,兩起案例均與該地區旅遊活動相關。由於菲律賓去年通報巴拉望省瘧疾激增,病例數達9,000例,疫情今年仍在持續蔓延。

疾管署進一步說明,瘧疾疫情遍布全球,近95%病例集中在非洲,尤以衣索比亞疫情最為嚴重;亞洲地區則以印度為主,病例數明顯高於去年同期。菲律賓則以巴拉望省為疫區核心,促使我國將該地旅遊疫情建議等級上調至「第一級:注意」。

防疫專家提醒,若計畫赴瘧疾流行地區,建議行前至少1個月至旅遊醫學門診諮詢,依醫囑服用預防性藥物,並於當地落實穿長袖衣物、使用防蚊液等措施。重症高風險族群或有計畫進入叢林地區者,更應嚴格防護。

疾管署再次呼籲,旅遊期間應確實做好防蚊措施,並完整服用預防性藥物。返國後若出現類流感症狀,應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與服藥情形,以利及早診斷與治療。更多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查詢,或撥打1922防疫專線洽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