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若長期暴露於細懸浮微粒(PM2.5)環境,恐會增加呼吸道疾病的發生的機率。根據相關資料所示,2022年新發生肺腺癌病例有17,982人,且女性卻占比高達八成以上。然而台灣有四分之三女性肺癌患者不吸菸,使得煤電排放的各種空汙,成為肺腺癌最要命的危險因素。
彰化縣醫療界聯盟理事長、台大公衛博士錢建文指出,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和彰基醫院醫生今年發表研究指出,當PM2.5年均濃度每立方米增加一微克,發生哮鳴、確診氣喘和運動誘發哮鳴的機率都會增加。除此之外,若長期暴露在燃煤產生的PM2.5,將會顯著增加氣喘症狀的風險,並阻礙學童肺部發育,引發呼吸道炎症。
錢建文表示,這項大規模研究納入了彰化縣五千多名居住在台中火力發電廠與麥寮電廠附近的學童。雖然吹南風時,麥寮電廠的排放也會影響彰化的空氣品質,但台中電廠不僅規模更龐大,其亞臨界燃煤機組又較麥寮電廠的超臨界機組更為老舊。由於彰化正好位於台中電廠的下風處,此研究證實中火燃煤是用下風處眾多學童的肺發電。
部立台東醫院婦產科醫師、英國格拉斯哥大學醫學遺傳學博士江盛指出,肺癌發生率從半世紀前每100,000人口1個病例增加到現在的20個病例,且這數量目前仍在上升中。其中,空汙與肺腺癌關聯性最高,台灣2000年新發肺癌人數約18,000人,而根據衛福部統計,且女性肺腺癌患者占比高達八成以上。
江盛歸納指出,煤電等產生的空氣汙染會導致多種疾病,包括氣喘、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及肺癌等呼吸道疾病,還有心臟病、中風與高血壓等心血管相關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