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半導體產業的成功舉世注目,美、日及其他國家積極邀請晶圓代工的龍頭台積電前往投資設廠,雖然有部分人認為,台積電的對外投資有掏空台灣半導體產業之嫌,但事實上,如果台積電僅在台灣設廠,不是對台灣水、電的供給造成壓力,就是會對台積電的成長造成限制,反而給對手可乘之機。賴清德總統適時提出「全球半導體民主供應鏈夥伴倡議」,透過適量的對外投資,深化我國與友我國家的經貿互賴,打造非紅供應鏈,未嘗不是能達成政經雙贏的策略。然而半導體產業的巨大成功,也為我國的經濟韌性與所得分配帶來些許隱憂。

不論從股票市值、產值來看,相對於其他傳統製造業,半導體相關產業在我國可說是一枝獨秀,這衍生出三個問題。其一,我國經濟表現會深受半導體景氣的影響,而半導體市場是全球性的市場,也就是我國經濟將深受外部因素的影響,而有韌性不足的問題;其二,我國經濟成長整體表現不差,然而,經濟成長果實似乎集中於少部分產業的從業人員,並非是包容性經濟成長所應呈現的樣貌;其三,財富集中於少數人身上時,內需市場的規模無法打開,逼使我國更依賴貿易出超所帶來的經濟成長,會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調整出賴清德總統在520周年談話所提及的「兼具出口導向與擴大內需」的經濟體質。

熱議話題:一戰被幹掉3架 陣風遭嚴重低估?  俄專家 : 如換這樣 殲10C會被「撕掉翅膀」

所幸總統府與行政院都看到了上述問題的一劑解方-積極扶持傳統產業為主的中小微型企業。卓榮泰院長在「中小微企業多元振興發展計畫」啟動儀式時特別提到全國中小企業家數在2023年突破167.4萬家,就業人數超過916萬7千人。試想,如果我們能讓中小企業成功升級,一定可以同時帶來更強的經濟成長力道、實現包容性經濟成長、避免過度受到單一產業榮枯的影響而強化經濟韌性,還可以調整我國經濟體質使其內需、出口均衡成長,可謂一舉數得。

其實賴清德總統在競選之初,就提出「促進傳統產業與服務業升級轉型」的政見,而卓榮泰院長提出總經費高達116億元的「中小微企業多元振興發展計畫」正是落實此一政見的良方,預計從數位轉型、淨零轉型、通路發展、普惠金融、租稅優惠等五個方向著手。其中第一項可與目前在我國方興未艾的AI技術結合,而第二項符合國際間減碳環保之潮流,也可充分應用我國目前力推各項之綠色能源。非常期待今年正式啟動的「中小微企業多元振興發展計畫」能夠充分落實,在兩三年後有初步績效,使得我國的經濟韌性與包容性經濟成長能再強化。

作者:國立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副教授 王俊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