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川普(Donald Trump)提高關稅施壓後,以暫停稀土出口等手段加以報復,全球許多工業隨之受到衝擊。主要從中國進口稀土的印度,此際正在採取三管齊下的策略,加強回收、研發新的技術,並以其他國家作為替代的稀土來源。
《外交家》雜誌(The Diplomat)稍早報導,中國早在2010年便曾與因日本之間的海上爭端(釣魚台)對日本實施稀土元素出口限制,導致日本從中國進口的稀土元素下降了39%(2010-2012年),同時全球稀土元素價格大幅上漲,影響了日本的各個產業。
當前熱搜:陣風慘敗引爆軍武連鎖效應! 南亞多國要退訂 殲-10C成新星 連韓國都怕賣不動
這起事件引發了集中稀土市場能源安全風險的爭論,促使日本、美國和歐盟向世界貿易組織(WTO)對中國提起爭端解決訴訟。世貿組織最終裁決支持申訴國,迫使中國撤銷部分限制措施。然而,這起事件凸顯了多樣化稀土供應鏈以降低能源安全風險的必要性。
為了減輕與稀土元素相關的能源安全風險,各國陸續考慮三種替代方案:從報廢產品中回收稀土元素、探索替代進口來源以及投資研發(R&D)以提高稀土元素的利用率或開發替代品。
報導指出,印度正在探索所有三種選擇。
近期,印度礦業部啟動了與生產掛鉤的激勵計畫的設計,以促進關鍵礦物的回收。
印度國有稀土有限公司成立於1950年,主要從事稀土元素的開採和加工以及相關研發。
美國最近將愛爾蘭再生能源公司從出口管制名單中移除,此舉預計將增強印度包括稀土元素在內的關鍵礦產供應鏈。此外,IREL 已在維沙卡帕特南建立了一家稀土永磁工廠 (REPM),該工廠將採用本土技術生產釤鈷永磁體,年產能為 3,000 公斤。
預計這項進展將對印度尋求稀土元素發揮關鍵作用。此外,成立 Khanij Bidesh India Ltd(KABIL)、將印度納入美國主導的礦產安全夥伴關係以及修改《礦山和礦產(開發和監管)法案》(MMDR)也是在此背景下採取的積極措施。
哈薩克擁有已知的 17 種稀土元素中的 15 種的豐富儲量,並擁有成熟的開採和加工能力,為印度實現稀土元素進口多元化提供了一個有希望的替代方案。
與哈薩克建立戰略夥伴關係可以幫助印度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並利用地理位置的接近性和地緣政治的穩定。哈薩克不僅是印度在中亞最大的貿易夥伴;印度也與哈薩克簽訂了國防合作和民用核子協議。此外,哈薩克與美國、日本、韓國和歐盟等全球主要合作夥伴建立了關係,顯示了其對可靠稀土供應的承諾。
印度-中亞稀土論壇(ICAREF)正在探索透過私部門投資進行聯合採礦合作。儘管存在地理障礙和先進的提取技術有限等技術挑戰,ICAREF 仍致力於解決這些問題並建立一個互惠互利的區域稀土市場,促進向再生能源的平穩過渡,減少對中國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