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與蔡英文兩位都是卸任總統,但是兩人在離開總統府後不論是言行與出訪行程,都有明顯的差異,或許政治人物都在乎自己的的歷史評價,但是迥異的世界觀與核心價值,特別是對權力的的認知與對這塊土地的認同,使得兩人的政治高度高下立判。
直白說,馬英九始終活在他執政的八年。直到今天,他自己及其幕僚始終自我感覺良好,覺得那是台灣的「黃金八年」,這個心態可從某智庫最近做的民調得到窺視。按此邏輯,馬英九執政最後階段支持度為何只剩9.2%?蔡英文不可能在2016年大選全面獲勝,朱立倫現階段面臨的政治困局應讓馬英九全面接管。
全站首選:三峽3死車禍肇事者為模範父親熱心公益 里長:懷疑是心臟疾病釀禍
事實是,馬英九在位期間他的政績乏善可陳,台灣的經濟緩慢成長不說,任內還陸續爆發政爭與太陽花學運,除了人和與治理能力備受挑戰,重點就是他的政策規劃就是建立在向中國靠攏的前提上。說穿了他對於全球政局與兩岸關係的認知,始終來自於國民黨的「兩岸關係重於國際關係」的典範,偏偏他又深信「台灣可以經由中國走向世界」。
這個假設如果放在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甚至於江澤民時期可能還有實踐的意義,畢竟美國自由、交往派也認為「一個經濟現代化的中國,可能造成政治民主化,符合華府與自由世界的利益」,也是「中國機會論」的命題基礎。
然而世界局勢在變,中國領導人早就不是服膺那個「韜光養晦」或「悶聲發大財」的對外方針,對台政策在推動連宋訪中、推動反分裂國家法後趨於攻勢與滲透面,「入島入戶入心」就是一個重大的轉折,馬英九似乎看不見這樣的轉變,更遑論習近平上台後採取更多意圖改變現狀的作為,以及美中經貿大戰開啟的原因與深刻的影響,原因不是他天真浪漫,而是他主觀上堅信兩岸統一是台灣在政治上必然別的選擇,導致他無視客觀的世界潮流、中共領導人的野心甚至台灣民心的轉變。
民主國家對於卸任元首本來就會更多的禮遇與包容,作為統派的意見領袖之一馬英九自然有言論自由。然而之所以會被許多人看輕之處,在於他寧可歌頌中國,卻對自己國家的政府指指點點,他無視習近平對於中國人權的戕害,無視中國對台灣對中共武嚇,無視對全球自由民主與區域和平穩定的威脅,趨炎附勢共赴習近平的偉大復興,這個行徑不僅固執而且理盲,猶如汪精衛深信的「曲線救國」與日本軍國主義提出的「大東亞共榮圈」!
深刻地說,馬英九內心信仰的是蔣經國那套強人威權統治那一套,偏偏習近平就是當代毛澤東,所謂中國經濟現代化在馬眼中只是最膚淺的「動車舒適」、「基礎建設先進」,他毫無民主素養與人文價值,所以才把民族主義至於民主普世價值之上,然後絕口不提憲政主義與人權,甚至倒過來批評民進黨執政的問題。
蔡英文執政八年的政績自有客觀的論斷,對我而言最深刻的價值就是她的核心價值是建立在「國際關係重於兩岸關係」以及「從世界走向中國」這兩個基礎,這就與馬英九呈現高度的反差對比!此外,她篤信民主人權的普世價值,認識到全球供應鏈的變化,理解區域戰略態勢的轉變,使得台灣在民主、經濟與戰略三個層面與自由世界接軌,即便卸任後的出訪她還是在這個基礎上幫台灣拚外交,寫到這裡就非常清楚小英與馬英九的差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