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與美國的「對等關稅」談判,近期因是否納入「不疊加條款」引發熱議。中經院連賢明今天在臉書指出,不疊加是極少數例外,目前只有歐盟與日本成功談進去,連對美投資高達3500億美元的韓國都沒換到,台灣現階段只是「暫定」稅率,談判尚未完成,自然不可能適用例外。

連賢明直言,外界批評政府談判能力差,就像看棒球的鄉民批評教練調度,「球員就那些人,無論藍綠執政,派去談判的都是同一批專業團隊」,沒有政黨色彩之分。

現正最夯:控郭智輝掏空不吐骨頭 中鋼集團企業工會不排除北上抗爭

對於外界指責談判黑箱,他說,正常貿易談判往往要花「年」計算,從開放項目磋商、產業影響分析、公聽會溝通,到簽草約、正式合約,都會經過多輪檢視;但美方川普政府卻是用「天」計時,90天要與百國談判,且慣用高稅率威脅、逼迫對方在短時間內決定的策略,根本沒有時間回國與各界溝通。

他舉例,日本談判代表前七次訪美幾乎毫無進展,第八次卻被直接帶進白宮,當場要求將對美投資從4000億美元加碼到5500億,並即刻打電話向首相拍板,結果日方聲稱談好不疊加,但白宮公布版本卻有累加,日本至今仍未公開正式文件。

連賢明強調,對等關稅主要衝擊台灣傳產,這些產業近年受匯率、稅率雙重壓力,本就希望政府能談到較佳條件;但低稅率通常必須以大額投資或採購交換,就連以色列也只拿到15%稅率,不如英國的10%。他反問,若台灣真要換到不疊加條款,國人能否接受投入數千億美元對美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