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說,吳東亮是最像新光集團創辦人吳火獅的兒子。對於這樣的評價,吳東亮一向深信不疑。只不過,在四兄弟中排行老三的他,一直沒有機會像父親那樣,將整個家族事業的興衰成敗,扛在肩頭。
直到75歲這年,他成為了泛新光集團的實質掌門人。
3月31日,金管會正式同意台新金控以換股方式合併新光金控,7月24日完成合併的「台新新光金控」(新新金),將成為總資產規模8.4兆元的國內第4大金控,市值也將突破4600億元,穩居上市公司前15大。
這項改寫台灣金融業版圖的合併案,還存在另一層意義:吳火獅生前留下的旗艦事業新光人壽,將首次交由吳東亮經營。
「這個合併案有兩個層面,於公,對所有stakeholder(利害關係人)都是好事;另一個,是為了讓父親的家族,再次展現榮光。」吳東亮接受《今周刊》專訪時,用帶著感性的沙啞嗓音這麼說。
台新金總部頂樓,放著一尊精準還原吳火獅60多歲樣貌的工藝塑像,吳東亮每天上班都會與它照面,意味著無論台新如何成長茁壯,也永遠不會忘卻吳火獅精神。
「我開玩笑說,四兄弟裡面,老大是要嫡傳的,所以壓力很大;老二和老大比較接近,常常會有conflict(矛盾);老四最後生、是父母最寵愛的;第3個就是自生自滅,沒有人管我,就隨我興。」吳東亮自嘲。
但在同仁眼中,吳東亮的經營風格,與「隨興」兩個字,絲毫扯不上關係。
「他對成本與風險的計算,精明得一塌糊塗,對銀行的各種業務,甚至比負責主管還要熟悉,這或許和他出身製造業的背景有關,決策非常講究實事求是,沒有任何模糊空間。」一位與吳東亮共事多年的高階經理人觀察。
但該人士指出,只要經過審慎評估、認定「可以做」的生意,吳東亮也從不瞻前顧後,例如當年高達數千萬元的「玫瑰卡」行銷預算,吳東亮二話不說就要消金團隊放手執行,最終證明決策正確。
不過,台新金控的成長走得戰戰兢兢,也讓吳東亮對營運的掌控十分深入細節,預算控管也極嚴,「金控事業總經理費用的授權額度少則千萬、甚至高達5000萬,台新500萬以上就必須簽上董事會。」一位知情人士透露。
吳東亮透露,2家金控成立20多年來,吳東進曾多次提議雙方合併,但總因為他堅持「大哥你做榮譽董事長,辛苦的事情我來就好」,雙方始終無法達成共識。
對吳東亮來說,提出這項條件的理由很簡單,台新體質雖然健康,但規模終究不及新光,如果無法主導經營,「就像一把沙掉進大海裡,很快就不見了。」他形容。
吳東亮將在7月底以新新金董事長身分,正式主掌父親留下的大半江山。但在他的臉上,看不見任何喜悅自得;面對牆上投影出的年輕時全家福照片,他更是沉吟了半晌。
「要進來就是自己心裡有數,我是拿我的事業、拿我的生命,來幫忙家族。」吳東亮吐了口氣,緩緩地說,「我75歲完成合併案,但真的上軌道、正常化,沒有5年、10年還真不容易,所以我真的是賣命在做。」
父後近40年,將吳火獅精神與事業發揚光大的機會與壓力,首次落在吳東亮的肩頭上。一生中從未被意外磨難壓垮的他,顯然已經做好負重前行、徹底燃燒的心理建設。
( 本文獲今週刊授權轉載,更多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周刊》第1482期)
譚敦慈中年喪夫,如何打造退休後源源不絕的養老金?兒子從埋怨到感謝「活到老、領到老」
https://btoday.cc/7krwd9
他買200張台光電跳空跌停、忍痛砍在7塊:每天吃一樣便當、讀K線贖罪「融資本身就是妖魔」
https://btoday.cc/7krwdu

圖:今周刊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