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預計於 5 月 11 日出訪中東期間宣布,將「波斯灣」(Persian Gulf)改稱為「阿拉伯灣」(Arabian Gulf)或「阿拉伯海灣」(Gulf of Arabia)。此舉已引發伊朗強烈反彈,該國外交部長阿拉格奇(Abbas Araghchi)批該計畫是「出於政治動機的敵意操作」,並嚴正譴責「任何企圖更改歷史上既定名稱的行徑」。

據《美聯社》引述 2位匿名美國官員報導,川普此次將出訪沙烏地阿拉伯、卡達與阿聯酋等國,預計在沙烏地正式宣布這項政策。但此舉不僅涉及地理名詞更改的外交象徵,也牽動華府在中東的軍事部署與投資安排,尤其在川普尋求拉攏海灣國家投資、壓制伊朗核子發展並斡旋以哈衝突之際,具有高度政治意涵。

波斯灣名稱爭議由來已久。這條總長約 1,000英里的水域,沿伊朗南部海岸延伸。自 16 世紀以來便以「波斯灣」為名,反映伊朗前身波斯帝國的歷史地位。伊朗也辯稱,波斯灣是其領土的一部分,「波斯灣」也是恰當的名稱。

然而,阿拉伯國家長年主張使用「阿拉伯灣」,認為現代地緣政治不應再延續帝國命名傳統。早在 2010 年,伊朗即曾威脅禁止任何在機上顯示「Arabian Gulf」的航空公司進入其領空。2012 年,德黑蘭更對谷歌抗議,因該公司在地圖上未標示「波斯灣」字樣。

如今在 Google Maps(美國版)上,該水域以「波斯灣(阿拉伯灣)」併列標示;而 Apple Maps 則單獨標記「波斯灣」。五角大廈則早已在其新聞稿與圖像發布中使用「阿拉伯灣」作為官方用語,顯示美軍對地區盟邦的語言選擇已悄然轉向。

▲Google map 上顯示波斯灣、阿拉伯灣名稱,背後蘊含的是複雜的歷史和族群認同。 圖:翻攝自 Google Map

川普早於 2017 年任內曾因使用「阿拉伯灣」名稱,進而與德黑蘭交惡。當時伊朗官員批評他「應補修地理課」,今再度於任後高調拋出地名更動,引發伊朗政壇與輿論的集體反彈。阿拉格奇重申,「波斯灣是不可否認的歷史事實,是伊朗人民與文化的一部分。」

除了中東地區爭議,川普近日也簽署行政命令,宣布美國政府將「墨西哥灣」改稱為「美洲灣」(Gulf of America),並要求所有聯邦機構調整官方文件與地圖。喬治亞州共和黨眾議員格林(Marjorie Taylor Greene)已提案推動立法,要求將該命名正式寫入法律,雖共和黨領袖宣稱票數可望過關,但黨內已有部分成員表達疑慮,法案前景仍有變數。

而《美聯社》因堅持使用「墨西哥灣」遭白宮撤銷記者證,進而引發新聞自由爭議、引發司法訴訟。聯邦法院四月裁定,《美聯社》依《第一修正案》擁有新聞用語自主權,要求白宮恢復其記者進出權限。儘管如此,《美聯社》表示將持續使用「墨西哥灣」一稱,並將「美洲灣」視為不具普遍接受度的政治用語。

川普此波名稱更動政策,被外界廣泛解讀為政治操作的一環,意圖鞏固其在保守派與民族主義選民中的形象,並強化與部分海灣國家的聯繫。評論指出,這不只是語言問題,更是川普對「歷史詮釋權」與「國家敘事主導權」的再次出手。面對伊朗、媒體與國際社會反彈,川普政府似乎不打算後退一步,反而可能以更多象徵動作測試國際反應,進一步重塑其對外政策的話語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