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人工智慧浪潮初期並肩作戰的 OpenAI 執行長奧特曼(Sam Altman)與微軟執行長納德拉(Satya Nadella),近日罕見在社群平台 X(原 Twitter)互動,不僅同框曬照(AI吉普利合成的照片),還聲稱正在討論合作新進展。但外界普遍解讀為對《華爾街日報》( WSJ ) 一篇爆料報導的回應。該報導指出,兩人代表的 OpenAI 與微軟在近年已非過去那般親密無間,雙方關係變得日益微妙,甚至趨於緊張。

奧特曼(Sam Altman )用個人社群X發和納德拉的合照,外界解讀是回擊華爾街日報的爆料。 圖:翻攝自 Sam Altman X

奧特曼與納德拉過去私交甚篤。2018 年夏季兩人在美國愛達荷州舉行的一場會議中短暫會面 5分鐘,隨後展開長期聯繫。一年後,微軟向當時尚未聲名大噪的 OpenAI 投資 10 億美元,取得其技術獨家使用權,並成為 OpenAI 的主要雲端服務提供者。此後數年間,微軟陸續加碼投入資金與資源,兩家公司也一度被視為科技界最成功的合作夥伴。然而,自 2023 年底 OpenAI 爆發董事會政變、奧特曼遭短暫罷免事件後,合作關係逐漸出現裂痕。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OpenAI 與微軟目前在 3 項關鍵議題上分歧日益明顯,包括計算資源分配、通往 AGI(通用人工智慧)的時程,以及內部技術競爭。首先,OpenAI 多次要求微軟提供更多計算資源與高階晶片使用權,但微軟則表示已盡其所能,並開始逐步解除與 OpenAI 的排他條款限制。此外,微軟也開始自主開發 AI 模型,尋求降低對 OpenAI 的依賴,甚至傳出部分微軟研究人員抱怨 OpenAI 不願分享技術細節,限制他們對模型的理解與改進。

在通往 AGI 的問題上,奧特曼持續展現強烈信心,認為團隊很快就能達成突破,但納德拉對此表示保留。他曾在去年年底受訪時指出,從古希臘到矽谷,文明與企業的衰落往往源於傲慢。納德拉也在今年 2 月撰文批評當前部分 AGI 里程碑只是「無意義的基準黑客攻擊」,顯示其對 OpenAI 發展方向的保留態度。業界觀察指出,OpenAI 近期不斷有技術人才出走,技術領先地位受到挑戰,而 GPT-4o 的亮相也未如預期般驚豔,使微軟對其前景更加審慎。

OpenAi 在開發 AGI 的路上並不順遂,如今更是和微軟關係生變,未來 OpenAi 能否維持產業領先有待關注。 圖:翻攝自 Ultralytics

更令人關注的是,微軟近期以 6.5 億美元收購 DeepMind 聯合創辦人穆斯塔法·蘇萊曼(Mustafa Suleyman)創辦的 AI 初創公司 Inflection,並授權其主導語言模型研發。報導指出,蘇萊曼加入微軟後,在一次會議上曾當面與 OpenAI 高層發生衝突。此舉也被解讀為微軟有意在內部培養與 OpenAI 抗衡的技術勢力,進一步擴大雙方的潛在摩擦。

蘇萊曼加入微軟開發 AI 的團隊,是微軟降低對 OppenAI 依賴的一步棋。 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除了技術與資源分配問題,雙方在組織重組與資本運作上也出現矛盾。OpenAI 去年底宣布,計畫從現行「非營利主導營利」架構轉為可營利之公益公司,並已於特拉瓦州註冊新法人。但若重組未能在今年底完成,OpenAI 可能面臨損失數百億美元的風險。知情人士指出,微軟擁有否決權,可阻止 OpenAI 的重組計畫,目前雖未行使該權利,但其不表態已引發外界揣測。

儘管目前雙方仍透過每週例行會議保持聯繫,但與過去納德拉與奧特曼每天多次訊息互動的熱絡情況相比,已出現明顯變化。此外,OpenAI 董事會近期曾考慮暫停向微軟提供其最先進模型的可能性。業界普遍認為,雙方合作雖尚未公開破裂,但已不復往日親密無間。

分析指出,在 AI 熱潮漸退、全球科技巨頭轉向務實與成本考量的當下,OpenAI 與微軟這段矽谷黃金拍檔關係是否仍能維繫,將牽動未來 AI 戰略格局。從過去攜手創造 ChatGPT 風潮的並肩戰友,到如今為計算資源與未來路線產生矛盾的潛在競爭者,這段科技界的「婚姻」恐怕正走入動盪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