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於 25 日舉行新型驅逐艦「崔賢號」(Choe Hyon) 的下水儀式,標誌著該國海軍現代化步伐正式進入新階段。根據官方釋出的畫面,「崔賢號」艦體設計整潔,配備先進的四面相控陣雷達與 74 單元垂直發射系統(VLS),具備防空、反艦、反潛、反導等多功能作戰能力,展現出朝鮮提升海軍戰力的明確意圖。此次下水的「崔賢號」舷號為「51」,未來將編入朝鮮海軍東海艦隊,主要在日本海一帶活動。該艦以朝鮮抗日英雄、前人民軍大將崔賢命名,反映官方對該艦的高度重視。
從釋出的細節分析,「崔賢號」排水量約為 5,000 噸,介於傳統護衛艦與驅逐艦之間。艦上裝備配置異常密集,包括多種類型的垂直發射系統:32 單元防空導彈、12 單元巡航導彈、8 單元巡航導彈、12 單元反潛導彈以及 10 單元超大型彈道導彈,總計超過 70 單元,密度甚至超越部分現代化大型驅逐艦。
此外,艦體兩舷設有反艦導彈發射裝置、光纖制導導彈、雙聯裝反潛魚雷發射器、俄製 AK-630 型近防炮,以及多處機槍火力點。根據畫面顯示,「崔賢號」可能搭載火星砲-11 丙型彈道導彈,擁有超過 500 公里射程,具備攜帶常規或核子彈頭的能力。
儘管「崔賢號」配備武器種類繁多、火力密集,但其設計理念偏向「全能平台」,即將各種作戰任務集於一艘艦艇。這種設計雖提高了單艦作戰的靈活性,但與現代海軍強調艦隊分工、體系作戰的趨勢有所不同。對北韓而言,受限於資源與產能,集中火力於單一平台是一種權宜之計。
另有分析認為,「崔賢號」的設計風格與俄羅斯 22350 型「戈爾什科夫級」導彈護衛艦有諸多相似之處,推測可能獲得俄羅斯技術援助。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北韓與俄羅斯的軍事合作關係逐步升溫,包括人員支援與技術交流。若此推測屬實,將意味著朝鮮正透過外部合作迅速彌補海軍裝備上的技術缺口。北韓官方表示,「崔賢號」將配備超音速巡航導彈與戰術級彈道導彈,可執行對海、對空、對潛、對地多重任務,具備一定程度的戰略威懾力。
目前,「崔賢號」已進入最後裝備測試與調整階段,預計將於未來數月內正式列編服役。外界關注其實戰性能。

崔賢號功能眾多,外界懷疑這是俄羅斯以提供技術換取北韓軍援的成果。 圖 : 翻攝自騰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