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喀什米爾恐襲,印巴局勢再次變得緊繃起來,事態可能隨時都會進一步升級。對此有媒體解釋克什米爾情況,還指出世界多處火藥桶都位於亞洲並詳細解說。
根據《歷史鑑賞者》今(28)日的報導,印巴 1947 分治是根據信仰進行劃分。雙方在喀什米爾劃分過程中產生矛盾,最終引發戰爭。喀什米爾原來是英屬印度下的一個土邦,該區的領袖是一個印度教徒,但在劃分地盤時他表示既不想加入巴基斯坦,也不想加入印度。
雙方打了一仗後,1949 年劃定了停火線,其中巴基斯坦控制五分之二的土地和四分之一的人口,剩下的地盤和人口由印度控制。這一戰被稱為第一次印巴戰爭。
雙方 1965 年和 1971 年又因喀什米爾進行戰爭,史稱第二次印巴戰爭和第三次印巴戰爭。時至今日,這地方引發的衝突依舊沒有消停。

朝鮮半島也是亞洲火藥桶之一。二戰結束時朝鮮半島上以三八線為分界線,北邊的日軍向蘇聯投降,南邊則向美國投降。
朝鮮半島南邊和北邊 1948 年分別建立南韓與北韓。北韓 1950 年得到蘇聯的默許後,開始發動統一戰爭。
抗美援朝結束後,停火線基本維持在了北緯三十八度線前後,一切又回到了最初的起點。此後數十年裡,該區不斷發生小摩擦。

至於亞洲最大火藥桶由巴勒斯坦莫屬。巴勒斯坦時至今日仍在爆發戰爭,似乎從 1948 年巴以分治後,該區的戰爭就沒中斷過。
巴勒斯坦被奧斯曼土耳其統治了 400 多年。一戰時英法給阿拉伯世界輸送武器,讓他們起兵反抗奧斯曼土耳其。奧斯曼土耳其 1923 年崩潰,阿拉伯人也成立了一系列小國家。但巴勒斯區沒有建立國家,而是成為了英國的代管地。
接著大量猶太人回到了這片他們心目中的應許之地生活。隨著湧入的猶太人越來越多,阿拉伯人和猶太人之間的矛盾也愈演愈烈。
但當時猶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有同一個敵人,那就是身為殖民者的英國。在兩方抵抗下,英國 1947 年把巴勒斯坦的未來交給了聯合國來處理。根據聯合國 181號 決議,巴勒斯坦被一分為二,分別建立一個阿拉伯國家和一個猶太國家。

對此阿拉伯人認為地盤分得不公平,也覺得猶太人不應該在巴勒斯坦建國。猶太人則相信巴勒斯坦是他們的應許之地,認為他們在該處建國合理合法。
猶太人 1948 年建立以色列以後,立刻遭到了周圍埃及、敘利亞、約旦等國的阿拉伯聯軍的圍攻,中東戰爭由此拉開序幕。時至今日中東地區的主要矛盾都在巴勒斯坦。

以軍在加薩巡邏。 圖 : 翻攝自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