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軍山東號航空母艦編隊近日穿越巴林塘海峽,距離菲律賓巴布延群島不到 3 海浬。此舉引發外界高度關注,南海問題再次成為區域焦點。事件背後涉及中菲雙方在仁愛礁的主權爭議、美菲軍事合作對區域安全的影響,以及南海生態環境的複雜挑戰。

仁愛礁爭議由來已久。1999 年,菲律賓以「機械故障」為由,將一艘名為「馬德雷山號」的坦克登陸艦故意擱淺於該礁,並派駐人員駐守,作為對該地區主權宣示。中國方面多次要求菲律賓撤除該船,但 25 年來未見實質行動,菲方則利用此狀態加強對仁愛礁的實際控制。

2024 年雙方曾在中國監督下達成臨時協議,允許菲律賓向擱淺艦運送生活物資,但今年 4 月菲律賓方面公開否認該協議的存在。同時,菲律賓放寬與台灣的互動限制,令中菲關係出現新一輪緊張。

仁愛礁所在海域是南海重要的生態系統之一。中國自然資源部報告指出,長期擱淺的「馬德雷山號」對周邊海域造成嚴重生態損害,包括珊瑚覆蓋率大幅下降及重金屬污染超標。此外,菲律賓在中業島的施工及非法捕撈行為,亦對鐵線礁和牛軛礁等生態環境產生負面影響。

中國自然資源部曾發佈了《仁愛礁非法「坐灘」軍艦破壞珊瑚礁生態系統調查報告》,並播放了紀實片《仁愛礁:南沙之淚》。這些報告和紀錄片指控了菲律賓在仁愛礁的「坐灘」行為對環境的破壞。 圖 : 翻攝自騰訊網

菲律賓曾指責中國在南海填海造陸造成生態破壞。4 月 21 日,美菲兩國展開「肩並肩」聯合軍事演習,動員約 1.4 萬名士兵,涵蓋反潛及反登陸等多項軍事行動。美軍首次將「海軍陸戰隊遠征艦艇攔截系統」秘密部署菲律賓,顯示出針對南海和台海局勢的戰略意圖。美方稱此演習為「太平洋威懾計畫」的一部分,旨在制衡區域力量。

4 月 21 日,美菲兩國展開「肩並肩」聯合軍事演習,動員約 1.4 萬名士兵,涵蓋反潛及反登陸等多項軍事行動。 圖:翻攝自騰訊網

不過,在中國航母編隊接近菲律賓北部海域時,美軍未有明顯反應,引發外界對美國安全承諾可信度的質疑。分析指出,美國或將菲律賓視為遏制中國的戰略棋子,合作關係存在不對等現象。

中國是菲律賓最大的貿易夥伴,2024 年雙邊貿易額達 716 億美元,但在安全領域,菲律賓高度依賴美國。這種經濟與安全上的「雙重依賴」使菲律賓在南海政策上採取謹慎且具投機性的態度,國內對此亦存不同聲音:反對派擔憂過度依賴美國,漁民團體則對中國海警執法表示不滿。

1999 年,菲律賓以「機械故障」為由,將一艘名為「馬德雷山號」的坦克登陸艦故意擱淺於該礁,並派駐人員駐守,作為對該地區主權宣示。   圖:翻攝自騰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