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 22 日,印度控制的喀什米爾地區爆發恐怖攻擊事件,多名槍手向當地觀光景點的旅客開槍並造成 26 人死亡,相關消息也立即成為國際輿論的焦點。事件發生後,印度方面以「槍手有巴基斯坦公民」為由,對巴基斯坦實施多項制裁。而面對印度接二連三的制裁,巴基斯坦也決定以報復性的外交舉措進行回應,兩國間的衝突局勢也在隨著時間不斷升溫。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 BBC )報導,在喀什米爾恐怖攻擊事件發生後,印度警方發布聲明表示,執行此次恐怖攻擊事件的三名槍手嫌疑人均為巴基斯坦激進組織「虔誠軍」成員,質疑巴基斯坦是此次襲擊事件的「幕後黑手」。印度總理莫迪也於當地時間 23 日晚間宣布,停止向巴基斯坦公民提供簽證服務,並關閉兩國之間的「阿塔里-瓦加」邊境,同時中止《印度河水資源條約》,對巴基斯坦可使用的水資源進行限制。

現正最夯:翁曉玲喊「台灣不該提升國防預算」矢板明夫:讓國際社會產生誤解

報導稱,在印度提出指控後,巴基斯坦國家安全委員會也發表聲明,以「缺乏可靠的調查結果或證據」為由,譴責印度將此次恐怖攻擊事件與巴基斯坦進行聯繫的行為。

《半島電視台》也發布報導補充表示,巴基斯坦總理夏巴茲.謝里夫( Shehbaz Sharif )於當地時間 24 日,透過總理辦公室發布聲明,對喀什米爾恐攻事件受害者表示哀悼,同時對印度 23 日晚間實施的制裁表示譴責,「這些措施是單方面、不公正、出於政治動機且擊不負責任,又沒有法律依據的」。

巴基斯坦國防部長赫瓦賈.阿西夫( Khawaja Asif )也在接受《半島電視台》專訪時指出,巴基斯坦與在喀什米爾發起恐怖攻擊的武裝團體「沒有任何聯繫」,「我強烈駁斥印度政府提出的指控」。

該報導補充稱,為了對印度實施的制裁進行反擊,巴基斯坦宣布自當地時間 30 日起,關閉「阿塔里-瓦加」邊境,並要求除了錫克教朝聖者外的印度公民在 48 小時內離開巴基斯坦。另外,巴基斯坦也暫停了對印度公民發放簽證的業務,並關閉印度飛機飛越巴基斯坦領空的權限,同時全面暫停與印度的所有貿易活動。

《半島電視台》記者卡邁勒.海德爾( Kamal Hyder )分析認為,目前印度與巴基斯坦的衝突局勢已經來到「針鋒相對」的地步,「印度政府與總理莫迪下一步將會採取何種行動,已經成為國際輿論的焦點」。

針對印度的指控與制裁,巴基斯坦總理謝里夫透過總理辦公室公開進行反駁,並推出多項報復性的反制措施。圖為事件發生後,謝里夫召集官員開會。   圖:翻攝自 @PakPMO X 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