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忙嗎?」這句看似普通的問候,近日卻成為詐騙集團慣用的「起手式」。ICU重症醫陳志金自20日時揭穿繪畫比賽投票詐騙一事,今(22)日再度於臉書分享親身遭遇,揭露詐團如何假冒熟人帳號,以借款與假投票為由引誘受害者轉帳或洩漏帳號密碼。他表示,短短數日已接連收到多位朋友遭盜用帳號的消息,呼籲民眾提高警覺。
陳志金於20日指出,他曾收到一名前同事傳來的訊息,以「小朋友參加繪畫比賽」為由,要求幫忙投票。他察覺該名同事未婚、沒有孩子,質疑該訊息的真實性。當他點開連結後發現,頁面雖然逼真,投票號碼為14號、票數為962,但隔日另一名離職同事傳來內容完全相同的訊息,讓他確認這是一場以投票為包裝的釣魚詐騙。
陳志金分析,詐騙者會分段傳送訊息,對於有回應的對象才進一步發送連結。該投票頁面仿真程度極高,甚至還真的顯示「14號、962票」數據,但實際是透過釣魚網站盜取LINE帳號密碼。他補充:「最大的破綻是票數始終停留在962,網址也不斷更換,難以追蹤。」
短短數日內,陳志金身邊已有4位認識的朋友帳號遭盜。他表示,該騙局以情感拉近距離,再逐步誘導受害者進入詐騙流程,「一旦點入連結輸入資料,帳號幾乎無法倖免。」
在(22)日,他再次於臉書分享另一遭遇。這回詐騙者冒用醫療同事的帳號,以「網銀額度用盡」為由,要求借款10萬元。陳志金形容,對方使用的語句格式不自然,幾乎完全未使用標點符號。他則假意配合對話,試圖引出銀行帳號並進行截圖蒐證。
過程中,對方分次傳送「700」、「026xxxxxxx627」等帳號資料,試圖營造「現場查詢」的真實感。陳志金指出:「這樣的細節設計,目的就是要降低對方警戒心。」他故意回應對方「可以領現金」與「現在可轉帳」,並成功誘導詐騙者交出帳號後封鎖,再將資料交由同事報警。
他表示,詐騙集團對話流程近乎劇本,每一句話都精準設計。「為什麼帳號資訊要分段傳送?就是為了讓你以為這是當下即時對話,而非預設。」陳志金直言,這類「情感型詐騙」特別針對善良、熱心助人的醫療人員,防不勝防。
他呼籲民眾勿輕忽任何熟人的非典型訊息,即便對方是長期聯繫的好友,也應重新查證身份。他最後提醒:「投票比賽、借錢、網址連結、962票數與分段訊息,這些特徵都可能是詐騙的線索,務必警惕。」

重症醫陳志金20日時即揭假投票釣魚詐騙。 圖:ICU醫生陳志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