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媒體《Naval News》報導,日本防衛省宣布啟動為海上自衛隊(JMSDF)打造12艘近海巡邏艦(OPV)的計畫,這是日本首次引進此類艦艇。主承包商日本海洋聯合公司(JMU)於2月份在神奈川縣橫濱市舉行前4艘艦艇的開工儀式;據悉建造進度極快,首2艘預計今年11月下水,第3、4艘則定於2026年3月下水,4艘均計劃於2027年3月服役。
根據日本2022年12月制定的國防建設計畫,10年內將採購12艘巡邏艦。2023財年已撥款357億日元(約80.92億新台幣)建造首批4艘,每艘造價約90億日元。新艦艇長約95公尺、寬12公尺,標準排水量約1920噸,最高航速20節(37公里/小時),採用柴電混合推進系統(CODLAD),搭載一門30毫米艦砲。防衛省防衛裝備廳(ATLA)強調,這些巡邏艦採用模組化設計,具備客製化能力,並透過自動化技術提升監視效能,兼顧適應性與永續性。
為應對海上自衛隊人力短缺,新巡邏艦採用高度自動化操作,每艦僅需約30名乘員,遠低於擁有90人編制的「最上級」多功能護衛艦(FFM)。這些巡邏艦專注於警戒與監視任務,無需大量人員即可運作。此外,2025財年預算中,防衛省撥款40億日元向美國Shield AI公司採購6架V-BAT艦載無人機,裝備於巡邏艦上,進一步強化監控能力。
面對中國在周邊海域的擴張,日本防衛省正面臨增強監視能力的壓力。根據2024年《防衛白皮書》,截至2024年3月31日,日本擁有50艘現代驅逐艦與護衛艦,而中國則有94艘,且在日本附近海域活動頻繁。引進巡邏艦將有助於日本提升海域監控效率,應對地緣政治挑戰,確保海上安全。

日本向美採購6架V-BAT艦載無人機。圖為美軍艦上實測。 圖:翻攝US NAV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