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宣佈暫緩全球大部分關稅徵收90天,唯獨對中國維持高達125%的懲罰性關稅,蘋果成最大受衝擊品牌。儘管蘋果推行供應鏈多元化,但中國仍是主要生產地,高關稅恐將推高iPhone、Mac等5種產品售價,連帶影響消費者選擇與品牌利潤。僅產線集中在越南的AirPods、Apple Watch可望避稅。

川普於(2)日表示,為爭取與各國貿易談判進展,美方將暫停新一輪關稅措施90天,不過中國例外。針對來自中國的進口商品,美國仍維持125%的懲罰性關稅,成為目前唯一未被豁免的對象。此舉引發科技產業高度關注,其中蘋果受影響程度尤其顯著。

根據外媒《9to5Mac》報導,即便蘋果近年積極將產線轉移至印度、越南與巴西,但中國仍占據其大多數供應鏈。尤其是旗艦產品如 iPhone 16 Pro 256GB,若仍在中國完成生產、組裝與測試,加上關稅後的輸美成本可能高達1,305美元(約42,796元),遠高於目前的定價1,099美元(約36,040元),即使售價上調至1,399美元(約45,878元)也難以維持利潤空間。

報導指出,關稅直接推升製造與運輸成本,蘋果可能被迫調整價格策略。不僅 iPhone 16 系列,iPad 全產品線與搭載 M4 晶片的 Mac mini、iMac、MacBook Air 及 MacBook Pro 也可能面臨相同命運。唯一可望倖免的產品,僅剩產線集中在越南的 AirPods 與 Apple Watch,較不受中國關稅影響。

儘管如此,《9to5Mac》也提醒用戶不必過度恐慌。對於已有購機計畫者,可考慮提前入手,以避免未來價格變動帶來壓力;至於尚未規劃更換設備的消費者,則無需因預期心理進行搶購。

面對此波政策變動,蘋果未對外發表回應,但供應鏈調整與價格波動已成為產業內普遍關切的議題《9to5Mac》直言,在美中貿易緊張升溫之際,蘋果能否進一步分散生產基地、維持定價與品牌價值,將是未來觀察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