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解放軍於 1 、 2 兩日組織大規模聯合演習「海峽雷霆-2025A 」,試圖藉此對我國政府進行施壓。然而,有專家分析此次演習的內容與宣傳影片後發現,解放軍在此次的演習中露出了「五大破綻」,推測此次軍演應中國高層臨時倉卒的決定,「只是一次典型的政治任務」。
《大紀元時報》軍事評論員沈舟今 ( 7 ) 日表示,根據中國方面公布的宣傳影片,此次軍演應該是由解放軍東部戰區進行指揮。然而,作為此次軍演的重頭戲之一,穿越巴士海峽的山東號航母編隊卻是隸屬南部戰區管轄的軍備,「東部戰區理應無法進行指揮」。沈舟認為,此次軍演的真正指揮者,應該是中國的中央軍委委員,或是解放軍海軍總部的人員。
沈舟稱,中國將此次演習宣傳為「東部戰區指揮」的主要原因,不但可能是針對指揮的中央軍委進行「降格」,也可能與掩蓋東部戰區司令林向陽出事有關。沈舟強調,雖然台海衝突問題在分類上劃歸東部戰區管轄,但掌握實權的中國軍委不太可能將指揮權下放至東部戰區司令,認為中國在此次的軍演宣傳中,意外暴露了「戰區體制實際難以運作」的事實,「這是此次軍演的第一大破綻」。

另外,沈舟也引用我國國防部發布的公告稱,在山東號航母艦隊穿越巴士海峽的 3 月 31 日夜晚至 4 月 1 日凌晨期間,解放軍並未出動任何戰鬥機、轟炸機或直升機為該艦隊提供支援。沈舟質疑,解放軍沒有像山東號航母艦隊提供空中力量保護的原因,很可能就是為了完成一場「政治表演」,「為了掩人耳目刻意選擇夜間快速通過巴士海峽,同時選擇不出動不適應夜間任務的解放軍戰機配合,是此次軍演中暴露出的第二大破綻」。
沈舟也進一步指出,在中國的宣傳中,掛載實彈的轟-6K 轟炸機編隊穿越巴士海峽,對台灣東部地區重要軍事目標發起多次模擬打擊。但根據我國國防部公布的資訊顯示,大多解放軍軍機在飛抵台灣海峽中線後立即返航,出現在台灣西南、東南空域的解放軍軍機「甚至比山東號航母艦載機出動次數還少」,質疑解放軍「構建制空作戰體系、開闢空中突擊走廊」的宣傳已經脫離了實戰情景,「是第三大破綻」。
沈舟表示,解放軍計畫透過此次演習,模擬對台灣東部重要軍事設施發起攻擊,然而,受到滑躍甲板的限制,山東號航母的艦載機殲-15 並不具備對台灣軍事設施發起空襲的能力,解放軍只能另外派遣轟-6 轟炸機執行模擬攻擊的任務。沈舟認為,雖然解放軍此次成功將航母艦隊開到台灣東南部海域,但卻也意外透露了解放軍航母無法執行空襲任務的嚴重缺陷,「這是此次軍演揭示的第四大破綻」。

沈舟也對解放軍公布的「轟-6 模擬打擊台灣東部軍事目標」影片進行分析後發現,解放軍此次派遣的轟-6 轟炸機僅掛載了兩枚導彈,負責護航的戰鬥機也僅掛載四枚空對空導彈,質疑如果真的爆發戰爭,解放軍的轟炸機可能也難以對台灣東部軍事據點造成有效的襲擊,「這是此次演習中透露的第五大破綻」。
另外,沈舟也補充表示,除了上述五大破綻外,中國也造假了「火箭軍實彈演習」的相關影片,推測此次軍演應該是中央軍委「臨時倉促決定的」,東部戰區並未在事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宣傳也只能免強湊數,「因此露出了許多破綻」。沈舟強調,此次軍演應該是解放軍一次典型的政治任務,「所以只維持了兩天就草草收場了」。

解放軍火箭軍。 圖 : 翻攝自真知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