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前總統羅德里哥.杜特地 ( Rodrigo Duterte ) 日前因涉及危害人類罪遭到逮捕,並被押送至荷蘭海牙的國際刑事法院準備接受審判,民眾也再次討論起國際刑事法院是否具備能對特定罪犯實施制裁的能力。有外媒報導指出,雖然國際刑事法院發布的逮捕令可能受到政治因素的影響,但許多專家認為,杜特地遭到逮捕一事,足以奠定國際刑事法院對犯下國際罪刑的國家領導人追究責任的基礎。
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 CNN ) 報導,杜特地由於在擔任總統期間,對菲律賓毒販實施殘酷的禁毒鎮壓,並導致超過 6,000 人死亡,遭到國際刑事法院通緝。報導稱,由於國際刑事法院不具備實際的抓捕能力,即使針對犯下特定罪刑的罪犯發布通緝令,也只能仰賴簽署《國際刑事法院羅馬規約》的締約國警方實施抓捕,導致國際刑事法院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無法有效完成追究特定罪刑犯罪者的職責。
該報導指出,國際刑事法院於 2002 年成立,至今已經針對 60 名犯下國際罪刑的嫌犯發布逮捕令,但其中有 31 名嫌犯至今仍未遭到逮捕,且已被捕的 29 名嫌犯中,僅有 11 名被正式定罪。然而,此次針對杜特地的逮捕行動卻與以往極不相同,不但獲得了菲律賓警方的協助,甚至以極快的速度完成了逮捕並送往海牙接受審判的程序。

該報導認為,杜特地遭到逮捕一事很可能成為國際刑事法庭對俄羅斯總統普丁、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等犯下戰爭罪的國家領導人實施逮捕與審判時的先例。深圳北京大學國際法學院國際刑法教授格雷格里.戈登 ( Gregory Gordon ) 接受《 CNN 》專訪時表示 :「杜特地將成為一個先例,民眾也可以相信代表『正義』的國際刑事法庭,具備足夠能力追究犯下特定罪刑的國家領導人」。
該報導指出,雖然國際刑事法院發布的逮捕令不具備絕對的強制力,但仍可能對犯下特定罪刑的嫌犯實施限制。美國華盛頓大學法學院國際刑法教授兼國際刑事法院檢察官、反人類罪前特別顧問萊拉.薩達特 ( Leila Sadat ) 以普丁為例稱,雖然普丁自 2023 年 3 月起被通緝至今仍尚未遭到逮捕,但普丁的行動受到了許多的限制,「除非他能確定獲得豁免權,不然他基本上不願意離開俄羅斯」。
戈登也對薩達特的觀點表示同意,認為在普丁「牢牢掌握俄羅斯實權」並給予自身層層保護的情況下,普丁本人很難真的遭到國際刑事法院究責,「除非俄羅斯像菲律賓一樣,發生足以讓普丁變得脆弱的政治局勢變化」。戈登強調,雖然目前國際刑事法院仍無法有效的對犯下特定罪刑的國家領導人進行究責,「但杜特地遭到逮捕一事可以被視為一個重大的突破,民眾也得以相信國際刑事法院是『有能力進行究責』的」。

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 圖:翻攝自納坦雅胡的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