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宣告實施「對等關稅」政策撼動全球經濟,台灣遭課高達32%的稅率,雖然最新一波關稅尚未針對半導體產業,但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直言,美國的晶片產業「全被台灣搶走了」,川普政府仍在研究如何奪回晶片製造的主導地位,川普的戰略是提高國內工廠生產能力,包含把半導體製造從台灣奪回來。

根據《商業內幕》報導,盧特尼克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商業頻道(CNBC)訪問時指出,雖然川普最新一波關稅並未納入半導體產業,但但川普仍在思考美國如何重新奪回晶片製造的主導地位,他說:「川普將深入研議這些措施,將在之後推出,看要如何讓那些半導體製造回流。我們遲早必須保護自己,美國必須具備自我保護的能力。」

盧特尼克質疑為何美國電子產品「主要是在台灣製造」,並抱怨:「以前這些東西都是在美國做的,我們的政策讓這些產業全被台灣搶走。」他提到:「我們都拿著心愛的iPhone,那為什麼這些手機非得在台灣或中國製造?為什麼不能用機器人自動化技術,在美國生產?川普總統說得很清楚,這些東西以後要在美國製造。」

川普針對所有向美國商品徵收關稅的國家實施對等關稅,這些新關稅的起始稅率是10%,涵蓋185個國家或地區,而台灣被課以32%的對等關稅,晶片不在週三公布的新稅徵收範圍限制。川普聲稱美國「很快」將對晶片徵收關稅,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數據顯示,台灣生產了全球92%的最先進微晶片。

川普在競選期間曾多次宣稱,台灣之所以富裕,是因為搶走了美國的晶片產業。川普去年7月接受《彭博商業周刊》專訪時指稱「我是說,我們到底有多蠢?他們把我們整個晶片產業都搶走了,變得超級有錢,他們幾乎搶走我們100%的晶片業,我還得說他們做得好,因為當時美國是由一群蠢蛋在掌舵,我們根本不該讓這種事發生。」

賴清德總統3日針對川普的關稅新制在臉書發文表示,政府會持續與川普政府展開協商。然而,美國近年來一直試圖減少對台灣依賴,美國前總統拜登(Joe Biden)在2022年簽署《CHIPS法案》,投入數十億美元聯邦資金扶植本土半導體產業。美方去年11月更提供台積電(TSMC)高達66億美元補助,用於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建造三座晶圓廠。

台積電董事長暨總裁魏哲家上月3日在白宮與川普會面後共同宣布將對美國再投資「至少」1000億美元(約新台幣3兆2814億元),提及台積電未來數年將在美國再建造5座晶圓廠。這項投資案儼然成為川普最重視的政績之一,他多次公開強調台積電擴大投資並將在美國境內打造全球最強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