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民進黨立委沈伯洋、王義川及多名民進黨立委近日頻遭攻擊、疑似被跟拍事宜,政治評論員吳靜怡今(6)日表示,台灣政治資訊被操控成「定向抹黑」,互相較勁,在野黨一再把政治變成「誰比較噁心」的遊戲,大罷免投票將至,各方張力和招數只有越來越多,支持者若只願意封閉在資訊泡泡,互不信任與仇恨只會升高。
吳靜怡在臉書發文表示,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涉入貪汙圖利,卻是為了司法護航用政黨資源不斷抹黑檢調單位,檢調單位變成了柯文哲和威京集團主席沈慶京背後精準打擊對象,透過臉書主動發佈所有出庭相關的辯詞,連證人的辯詞都可以斷章取義的做詮釋,完美的讓支持者甚至媒體還沒經過大腦時,就認為柯文哲真的都沒有罪,柯文哲實質影響力發揮極致,恐怕會一直成為被羈押理由。「 這戰術不是救柯文哲,而是消費柯文哲鞏固支持者不要潰散」。
現正最夯:黃偉哲視察學甲七股重建災損補助 感謝高雄義消國軍及基層付出
「沈伯洋遭中國官媒與特定港媒的密集攻擊」,吳靜怡指出,內容多圍繞沈伯洋「抗中」立場,並試圖透過沈伯洋親屬在中國的商業行為塑造其「雙面人」形象,是典型的「抹紅」與認知作戰手法,類似的指控模式在台灣政壇已屢見不鮮,社會大眾對於這種操作手法已逐漸感到疲乏,甚至產生「免疫力」。
吳靜怡說,面對攻擊,沈伯洋迅速在社群媒體提出反駁與澄清,這種快速反應,在一定程度上主導了議題的詮釋權,讓支持者能夠迅速獲得反擊的論述,也讓中間選民在第一時間就接觸到「此為境外勢力攻擊」的說法,從而影響了後續的討論風向,網路社群討論有限,未擴散至主流民意。
「資訊偽裝行動的定向抹黑,黑色宣傳的組織作戰!」,吳靜怡強調,監督是正確的,但政治資訊操控中的「定向抹黑」是可惡的,透過照片讓政治人物或言論領導者看起來「有問題」、「行為曖昧」或「不當」,哪怕沒有具體事證也能造成輿論風暴,在政策討論無法獲得民眾支持時,轉為打擊對手人格,使各方焦點人物或政黨必須不斷「防禦」而非「主攻」,即使不是鐵證,也能造成「你看他果然有問題」的感受,讓固定媒體或網軍帳號放大炒作,民意代表或媒體人總是聲稱「爆料民眾提供」來做非事實的輿論操作,卻不需要負起任何媒體責任,卻成為製造新聞的方式。
吳靜怡提及,監察院的公務車和立法院的公務車居然都有照片構圖的相同處,清楚的車牌、人物、動作,更特別的就是一定要有明顯招牌能清楚知道位置,從拍攝視角能看出,是一組人,多個鏡頭但固定鏡位,這種樣態的爆料已維持2年,「請問,怎麼沒有人啟動調查?這是個人隱私權益問題、更是國安問題,包含連我個人都心生畏懼,憑什麼公眾人物就要被跟?」
立法院公務車的規定本來就鬆散,吳靜怡說,之前柯志恩競選時,就被媒體爆料從凌晨就必須配合柯志恩立委派車,當時,爆料後就減少這樣的情況,只是沒想到現在大罷免又有立委把立法院公務車當成反罷列車,這兩天出現你吃火鍋、他吃燒烤,更爆出有立委跑去建商等地方,總之,立法院長韓國瑜趕快出來把規則細則說清楚,之後就不要這麼界定模糊。
至於王義川,吳靜怡認為,個人風格鮮明,放大議題傳播效應,使其發言本就容易被放大檢視,連兒子感情的問題具有情緒化內容,很容易被網軍側翼刻意操作,演算法讓極端言論反而獲得更高的觸及與擴散,很快成為最多人討論的政治人物,甚至是台灣整個趨勢的前三名,這對大罷免沒有任何負面拉力,也不會成為反罷免的推力,但卻讓王義川標籤越來越多。
吳靜怡直言,雙罷吳的關鍵已經不是成為會不會送件,而是送件會不會成功?國民黨「以罷制罷」的鬧劇和民眾黨最後的洪荒之力,到底哪個比較好笑?在野黨一再把政治變成「誰比較噁心」的遊戲。大罷免投票將至,各方張力和招數只有越來越多,支持者彼此若只願意封閉在資訊泡泡,反而互不信任與仇恨只會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