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海洋水產部長康徒衡稍早宣示,韓國已在黃海爭議海域(首爾稱之為「西海」)設立了一個浮動平台,監視中國別有用心的行動。

韓國當局發現,中國於黃海雙方爭端海域的「臨時措施區」(PMZ)以鮭魚養殖為藉口,興建了1個設施。今年 2 月,一艘被派去考察中國建築的韓國科考船遭到中國海警船隻和載有平民的橡皮艇阻攔。報導指出,韓國海岸警衛隊也出動,對峙兩小時後撤退。

韓方懷疑,中方此舉可能有軍事目的,例如監視韓、美在該地區的軍事活動。專家示警,這些建築物的水下部分延伸至水下數十米,可能裝設能探測潛艇和海軍動向的雷達設備。韓國擔心,北京方面可能試圖對兩國專屬經濟區重疊的臨時海域提出主權要求。

路透社報導,韓國海洋水產部長康徒衡向國會表示,韓國正在設立一個固定浮動平台進行「環境調查」,以監視中國的存在:「韓國已採取大型漂浮物作為回應措施。」

韓國執政黨國民力量黨議員25日指出,中國在黃海爭端海域的活動是「對(韓國)海上安全的直接挑戰」,並敦促採取更有力的回應。

韓國緊急指導委員會委員長、前駐中國大使權寧世指出,中國以捕魚為藉口,並將其行動與其在南海的行為進行了比較。儘管汶萊、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和越南對南海的主權要求有重疊,但北京方面聲稱對南海大片區域擁有主權。

權寧世指出:「『西海』(黃海)不僅僅是一片海,『西海』就是韓國。」 「這是許多漁民謀生的地方,也是我們安全的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