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自1月20日就任後,就頻繁以「關稅」方式向他國施壓,包括中國、加拿大、墨西哥等國家都先後遭川普威脅施加關稅,台灣也難逃魔抓。而川普先前多次表示台灣搶走美國晶片生意,並表示要對台積電等晶片產業課徵關稅,讓晶片業者回到美國生產。面對川普的威脅,除了政府積極應對外,也考驗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應變能力。
川普在選前及選後多次點名台灣搶走美國的晶片生意,並揚言修改「晶片法案」補助條件、施加關稅等壓迫手段,讓台積電在內台灣半導體產業回到美國生產。而為了因應川普經貿政策調整,總統賴清德也在本月14日邀集財經官員、以及國安人士召開國安高層會議。賴清德也在會後記者會宣布,將加大對美國半導體產業投資及採購,以回應川普對台灣半導體產業關切;除此之外,賴清德也強調,政府會審慎應對,強化台美溝通,增進彼此更多的理解。

為應對川普政府的關稅施壓,台積電也採取多項措施,包括將董事會移師美國亞利桑那召開,並在會中通過一筆171億4140萬美元(約新台幣5600億元)的建置及升級先進製程產能預算,以加強對台積電對美投資。除此之外,根據彭博報導,台積電有意應美國政府要求,接管及收購個人電腦(PC)晶片昔日霸主英特爾。
雖然台積電有意擴大對美投資、以及考慮收購英特爾等方式,來滿足川普政府需求,但台積電仍面對不少挑戰。根據《鏡週刊》引述知情人士透露,5年前台積電答應川普政府前往美國亞利桑那設廠,不過卻面臨不少問題,包括工會抗爭、法律規定不同以及行政效率等都影響台積電在美設廠期程。儘管川普多次強調要對晶片業課稅,但至今尚未提出具體的課徵細節。此外,半導體投資往往需要長時間布局,然而川普的任期僅有四年,這讓企業在決策時更顯猶豫。
該名人士還表示,如果像五年前一樣,在未做好充足準備的情況下貿然答應川普政府的要求,結果恐怕將再次面臨建廠延誤、成本上升等困境。在經歷亞利桑那建廠的種種挑戰後,台積電勢必已汲取過去的經驗。然而,面對川普政府可能施加的關稅壓力與政策變動,魏哲家要如何從中權衡美國投資風險、以及企業利益,將成為未來的重大考驗。

美國總統川普。 圖:翻攝自騰訊網 (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