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多日以來報導台積電救火英特爾事件,持續發酵,成為國際關注的焦點!不過《彭博》科技作家指出,台灣晶片領軍企業-台積電在美國投資是明智之舉。既然可以做到這點,就無需與苦苦掙扎與敵友國進行強制聯合。強制台積電與英特爾聯合,不見得是能讓英特爾「再次偉大」。

作者認為,從更務實層面來看,台積電與英特爾在企業文化、製造營運等各方面都非常迥異。台積電靠純代工徹底改變了整個產業,反觀英特爾一向製造自己協助設計的晶片。「對台積電來說,接管英特爾美國廠,或是將英特爾工廠納入台積電體系,將是耗時又費錢的難題。」

作者也提到,據各方媒體報導,美國川普政府已要求台積電收購英特爾美國工廠的控股權,但這項要求的可行性正面臨各方的質疑。根據《路透社》報導,華盛頓可能不會支持外國公司經營英特爾的國內工廠,看看鋼鐵業的情況就知道了。同時,台灣許多人擔心該公司被迫轉移其尖端技術能力,並放棄其戰略優勢。

該篇專欄提到,這也無法改變英特爾正面臨日益巨大困難的事實,不見得雙方合作就能恢復英特爾過往的光榮,正如同聯席首席執行長霍爾索斯(Michelle Johnston Holthaus)近期在財報電話會議上所說:「沒有快速解決的辦法,因為未能有效抓住人工智慧(AI)熱潮,該公司在技術上遠遠落後於競爭對手,去年營收更創下10年來的最低水平(去年股價亦跌到10年最低)。」

「台積電不只是領先行業競爭對手,還被許多人視為保護台灣免受中國侵略的神山。」作者也點出,台灣並沒有「竊取」美國的半導體產業,因為川普已習慣用關稅威脅作為談判策略,但關稅並不能完成他的目標,到頭來這些成本可能會被轉嫁到客戶,包括美國最大幾間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