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川普對台灣半導體的放話

川普已經四次放話說台灣偷走美國的晶片生意,而要對台灣出口至美國的半導體產品課予100%的關稅。川普這番話造成國內的緊張,賴清德總統與台積電也都做了回應。大家也都知道,川普的目的是要重振美國的製造業,而台灣今日的發展,受惠於美國甚多,如果美國需要台灣幫忙,只要彼此誠意溝通,台灣是一定會幫忙的。而在美國要恢復自己的半導體產業上面,最重要的是做法的問題,只是放話,反而會造成雙方的緊張關係。

二、法國學者托德對川普經濟政策的看法

最近,日本的雜誌AERA獨家訪問法國的學者托德(Todd)先生,他對於美國的經濟提出了如下的看法:

根據德國經濟學家李斯特的說法,保護主義要成功,最重要的是要擁有熟練的勞工。但是,當前的美國缺乏這些熟練的勞工,即使川普推行保護主義政策,也難以發揮功能。

舉例來說,從美國和俄羅斯的產業結構來看,兩國在自然資源方面,是各自生產石油和天然氣。但是,美國的人口比俄羅斯多兩倍以上,但美國培養的工程師(engineer)卻不如俄羅斯多。兩國的差異在於勞動人口,亦即在於熟練勞工存在的有無。

美國這個帝國其實包含了英國、日本、韓國和台灣等的國家,但如果觀看《包含電子在內的美國先進產業和工作機械的生產分配》時,美國本國是空洞的,而其周邊的地區反而是更加活躍。這就好像美國這個身體的血液是散布到了體內的末稍。

以色列也可以認為是美國帝國的一部分,但在一些技術上面,美國是完全依賴以色列。因此,美國這個中心部分的弱化是一個問題。在這種缺乏熟練勞工而弱化美國,實施保護主義是非常困難的。

川普認為美國失去力量的原因在於《與外國企業的競爭產生問題》,但實際的問題應該是國內的競爭。

另一個問題是美元的霸權。川普威脅說,如果中國、俄羅斯等國家所組成的BRICS要推動去美元化的話,他將對這些國家徵收100%的關稅,但正是美元的霸權阻礙了美國國內產業的發展。也就是說,許多高學歷的人紛紛進入與美元的泉源有關的工作崗位。由於更多的人選擇從事金融等行業,而非是工程師,這使得美國工程師短缺的問題無法解決,而使問題日益嚴重,導致美國持續失敗。

川普事實上是不知道的,他以為美國失去力量的原因在於與外國企業的競爭,但實際問題是在於國內的競爭。單憑「常識」是不夠的。

三、小結

托德以上的說法所顯示出來的是,美國最大的問題是國內的問題,美國現在必須要做的是在重振其製造業的方向上,應有明確的產業政策與措施。如果是這樣的話,包含台灣在內的國家就容易知道怎麼配合。在面對中國這個帝國要對全世界做擴張的時候,美國與同盟國的緊張只會給中國可乘之機。

作者:張正修/曾任考試委員、開南大學法律系系主任、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兼任副教授、台北教育大學文教法律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   圖:遠見天下文化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