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民意基金會今(17)日發布政黨認同民調,43.9%較接近民進黨的理念和主張,30.9%較接近國民黨的理念和主張,21.8%不偏任何政黨。相較4個月前調查,中性選民規模大幅萎縮,從37.5%縮小到21.8%。而民眾黨支持者裡,自認為與國民黨理念較相近者從去年1月的25%,成長到今年1月的51.8%。超過半數以上,向國民黨理念與主張急遽靠攏的現象。
台灣民意基金會今天早上發表「2025台灣人的政黨認同與變遷」即時民調。這是該會2025年1月全國性民調的一部份。
民調詢問,「目前國內有兩個主要政黨,民進黨與國民黨,請問哪一個政黨的理念和主張跟您較接近?」
結果發現:43.9%較接近民進黨的理念和主張,30.9%較接近國民黨的理念和主張,21.8%不偏任何政黨,3.4%不知道、拒答。換句話說,四成四是民進黨認同者,三成一是國民黨認同者,二成二中性選民,3.4%不知道、拒答。
也就是說,目前台灣社會中,綠認同者比藍認同者多13個百分點,台灣藍綠勢力比率是1:1.42,綠認同者約等於藍認同者的1.42倍。這項發現傳達了一個重要的訊息,那就是,當前台灣兩大政黨的群眾基礎,綠遠大於藍。
與最近一次相比,也就是2024年9月,可以看到藍綠基本盤出現顯著變化。四個月前,民進黨認同者37.9%,現在是43.9%,上揚6個百分點;同樣地,四個月前,國民黨認同者22.5%,現在是30.9%,上揚8.4個百分點。換句話說,過去四個月,台灣人的政黨認同傾向出現相當大的轉變,兩大黨各有斬獲,但國民黨斬獲更多。從另一個角度看,四個月前,民進黨認同者比國民黨認同者多15.4個百分點,如今縮小了2.4個百分點。
深入剖析台灣人對兩大政黨認同強度,13.6%非常接近民進黨,30.3%還算接近民進黨,25.5%還算接近國民黨,5.4%非常接近國民黨,21.8%中性選民(或獨立選民),3.4%不知道、拒答。換言之,強烈民進黨認同者(深綠)佔一成四,溫和民進黨認同者(淺綠)佔三成;強烈國民黨認同者(深藍)5.4%,溫和國民黨認同者(淺藍)二成六。
更深入分析,有以下發現:第一,過去四個月,中性選民(獨立選民)規模大幅萎縮,從37.5%縮小到21.8%,一共縮小了15.7個百分點,約等於306萬人,相當驚人;第二,強烈民進黨認同者略增1.5個百分點,溫和民進黨認同者上揚4.5個百分點;第三,強烈國民黨認同者只增加0.1個百分點,但溫和國民黨認同者激增8.2個百分點。整體來講,這代表過去四個月台灣政黨體系出現兩極化現象,但增長的主要是溫和派而非死硬派,民眾黨支持者因柯案而轉向國民黨是關鍵因素之一。
誰較認同民進黨的理念和主張?誰較認同國民黨的理念和主張?是值得探討的問題。進一步分析,有以下六點值得一提:
首先,從年齡層看,除了55-64歲藍綠支持者規模在伯仲之間外,其他年齡層皆呈現綠大於藍。具體地講,20-24歲,四成七認同民進黨,三成認同國民黨,一成八中性選民;25-34歲,三成九認同民進黨,三成二認同國民黨,二成七中性選民;35-44歲,四成四認同民進黨,二成二認同國民黨,三成一中性選民;45-54歲,四成五認同民進黨,三成二認同國民黨,二成中性選民;55-64歲,40.9%認同民進黨,40.3%認同國民黨,一成六中性選民;65歲及以上,四成八認同民進黨,二成九認同國民黨,一成七中性選民。
第二,從教育背景看,除專科教育程度者藍大於綠外,其他教育階層都呈現綠大於藍。具體地說,大學及以上教育程度者,四成四認同民進黨,三成認同國民黨,二成五中性選民;專科教育程度者,三成五認同民進黨,四成四認同國民黨,一成六中性選民;高中/高職教育程度者,四成認同民進黨,三成六認同國民黨,二成二中性選民;初中/國中教育程度者,五成五認同民進黨,二成七認同國民黨,一成三中性選民;小學及以下教育程度者,五成四認同民進黨,一成三認同國民黨,二成七中性選民。
第三,從省籍族群角度看,河洛人多數認同民進黨,而客家人和外省人多數認同國民黨。具體地講,河洛人,四成九認同民進黨,二成六認同國民黨,二成一中性選民;客家人,三成五認同民進黨,四成二認同國民黨,二成一中性選民;外省人,一成七認同民進黨,五成四認同國民黨,二成六中性選民。
第四,從地理區域角度看,除桃竹苗和基宜花東金馬多數認同國民黨外,其他區域多數認同民進黨。具體地說,台北市,三成九認同民進黨,三成五認同國民黨,二成六中性選民;新北市,四成六認同民進黨,三成六認同國民黨,一成五中性選民;桃竹苗,三成五認同民進黨,四成認同國民黨,二成一中性選民;中彰投,三成五認同民進黨,三成二認同國民黨,二成九中性選民;雲嘉南,五成八認同民進黨,一成五認同國民黨,二成二中性選民;高屏澎,五成四認同民進黨,二成一認同國民黨,二成三中性選民;基宜花東金馬,三成九認同民進黨,四成四認同國民黨,一成一中性選民。
第五,從政黨傾向看,民進黨與國民黨支持者都各自有超過九成認同其政黨,但民眾黨支持者一成七認同民進黨,五成二認同國民黨,三成一中性選民,這值得作進一步的分析。
過去一整年,從2024年1月到2025年1月,台灣民眾黨支持者的組成與政治取向出現巨大轉變。具體地說,民眾黨支持者中自覺與國民黨理念較接近者,從2024年1月25%、2024年5月31.3%、2024年9月30%到2025年1月51.8%;換句話說,民眾黨支持者在2024年1月總統大選剛結束時,那時也可以說是民眾黨顛峰時期,自覺與國民黨理念較接近者只佔全黨的四分之一,現在已經佔超過半數以上,這是一種向國民黨理念與主張急遽靠攏的現象。箇中原因,值得推敲。
當過半數民眾黨支持者自覺較接近國民黨的理念和主張時,它原本擁有可觀的與民進黨理念較接近的人也逐漸消失。從2024年1月33.8%、2024年5月22.7%、2024年9月18%到2025年1月16.5%,親綠支持者消失48.81%;同樣地,中性選民原本佔有民眾黨支持者可觀的比例,如今也降到最低的時候,從2024年1月34.5%、2024年5月39.7%、2024年9月51%、2025年1月31.1%。一言以蔽之,今日的民眾黨已經不是一年前的民眾黨。它對藍綠政黨競爭會帶來何種衝擊和影響,值得審慎評估。
第六,也是最後,從長期趨勢看,目前國民黨認同比四個月前躍升8.4個百分點,是2022年12月地方選舉大勝以來最好的時刻,與2024年1月並駕齊驅,後續發展值得觀察。
本次調查由基金會游盈隆教授負責問卷設計、報告撰寫、研究發現的判讀、及相關公共政策與政治意涵的解析;山水民意研究公司受本基金會委託,主要負責抽樣設計、電話訪談、資料清理與統計分析。
訪問期間是2025年1月12-14日,共三天;對象以全國為範圍的二十歲以上成年人;抽樣方法為市話與手機並用的雙底冊抽樣(dual-frame random sampling),市話70%,手機30%。有效樣本1081人,市話762人,手機319人;抽樣誤差在95%信心水準下約正負2.98個百分點。並依內政部最新人口統計資料進行地區、性別、年齡及教育程度加權,以符合母體結構。經費來源是財團法人台灣民意教育基金會,簡稱台灣民意基金會(TP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