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開幕的第 15 屆印度航展上,印度官方公佈最新的戰鬥機發展時間表,然而這一計畫卻顯現出印度航空工業的嚴重滯後。根據時間表,印度的本土五代機可能要到 2040 年才陸續服役,中國軍事專欄《海事先鋒》今 ( 12 ) 日對此酸道,屆時中國極有可能已經試飛第七代戰機,兩國的航空技術代差恐將進一步擴大。
根據印度方的規劃,印度已於 2016 年至 2024 年間完成四代機水準的國產輕型戰鬥機 LCA 試飛工作,並開始列裝部隊。未來,印度計劃在 2024 年至 2029 年間完成 LCA-MKIA(四代半戰機)的試飛和服役,接著在 2028 年至 2035 年間完成 LCA-MKII(改進型四代半戰機)的試飛。真正的五代機—陸基 AMCA 與艦載 TEDBF,預計要等到 2036 年至 2038 年才能問世。
然而,以印度國產裝備計畫頻頻延宕的歷史來看,即便是這一「樂觀條件下的 PPT 方案」都極有可能跳票 3 至 5 年,意味著印度的五代機很可能要等到 2040 年代才會真正列裝。
![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 ( HAL ) 在交付光輝 ( Tejas ) Mk-1A 戰機上遭遇重大障礙,原計畫交付的 18 架戰機現僅能提供 2 架,嚴重影響了空軍的現代化計畫。 圖:擷自 X帳號@Ray70409890 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 ( HAL ) 在交付光輝 ( Tejas ) Mk-1A 戰機上遭遇重大障礙,原計畫交付的 18 架戰機現僅能提供 2 架,嚴重影響了空軍的現代化計畫。 圖:擷自 X帳號@Ray70409890](https://images.newtalk.tw/resize_action2/800/album/news/945/6731dc9bbb12f.jpg)
相較之下,中國的戰機發展則處於全球領先地位。殲-20 自 2010 年代服役後,已成為中國空軍的主力機種。2024 年初,殲-35A 首次公開,並已進入小批量服役。此外,中國在 2023 年底已成功試飛兩款第六代戰鬥機,預計在 2030 年前期服役。若按照這一進度發展,中國的七代機很可能在 2040 年代前期或中期試飛,進一步拉大與印度的技術差距。
在現代空軍作戰中,戰機代差的影響不容忽視。落後半代便可能導致戰力受限,而代差超過一代時,落後方基本上只能採取防禦姿態,甚至面臨被壓制的風險。當代差達到兩代時,落後方的空軍戰力幾乎毫無招架之力。
回顧歷史,當美國於 1990 年代推出 F-22 五代戰機時,中國空軍的主力仍是殲- 8,與 F-22 存在近兩代的技術代差,這使得當時中國空軍防空壓力巨大。若不是後來殲-11 國產化、殲-10 服役,以及殲-20、殲-16 等機型的出現,中國空軍的實力仍將受限。
![比 F-22 落後兩代的殲-8 圖:截自騰訊網/海事先鋒 比 F-22 落後兩代的殲-8 圖:截自騰訊網/海事先鋒](https://images.newtalk.tw/resize_action2/800/album/album/1/67ac3890b401a.jpg)
現在,若印度在 2040 年左右才開始部署五代機,而中國已經試飛甚至列裝七代機,這種兩代的差距將讓印度空軍陷入更大的技術困境。過去印度一直以「中國行,我也行」為發展目標,但現實卻顯示,印度航空工業的發展速度遠遠無法匹敵中國。未來數十年,這一差距恐將進一步擴大。
![中國最新公布的六代機照片。 圖 : 翻攝自墨甲戰刃](https://images.newtalk.tw/resize_action2/800/album/news/954/678dca4491e70.jpg)
中國最新公布的六代機照片。 圖 : 翻攝自墨甲戰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