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部今天(12日)上午證實,2艘美軍艦艇自10日起由北向南,駛經台灣海峽。強調通過海峽期間,國軍全程掌握周邊海、空域動態,狀況正常。但令人好奇的是往例美艦通過台海大多耗時半天到1天,這次使用時間將近2天;另外,在美國海軍第7艦隊尚未發布訊息前,解放軍東部戰區凌晨透過官媒率先發布消息,抨擊「美方行徑傳遞錯誤訊號、增加安全風險」,也與以往操作有所不同。
東部戰區在12日凌晨1時透過官媒《央視》、《新華網》等管道發布消息,稱美國海軍勃克級(Arleigh Burke-class)飛彈驅逐艦強生號(USS Ralph Johnson DDG-114)和探路者級(Pathfinder-class)測量船鮑迪奇號(USNS Bowditch T-AGS 62),在10日至12日自北向南通過台灣海峽。強調「組織海空兵力對美艦過航行動全程跟監警戒,有效應對處置」、「時刻保持高度戒備,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安全與區域和平穩定」。
截至記者發稿前,美國海軍第7艦隊官網、社群未發表相關訊息,倒是透過《路透社》等國際媒體證實,還引用美軍印太司令部官員「穿越台灣海峽航道,不屬於任何沿海國家的領海」、「所有國家都享有公海航行自由、飛越自由和與這些自由相關的海洋其他國際合法用途」的官式說法。
不過,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張競認為,東部戰區雖然未否定外籍軍事機艦航行穿越台灣海峽合法權益,但不同於過去回應「亂做文章」的做法,主動在第七艦隊公開此事前,搶先發佈措辭強硬聲明,是傳送「政治信號」,主要是像武林人物劃設地盤風格,向美方表達台海現在是其「勢力範圍」,是北京藉此向華盛頓傳送政治信號。至於美艦花費較長時間通過台海部份,張競分析,依據氣象狀況與艦艇噸位及適航性,動態算是合理並不算異常。
根據了解,美艦之所以航行速度緩慢,主要是由於其中測量船鮑迪奇號的船速僅有16節(時速29.6公里);探路者級測量船擁有3台多功能起重機、5台絞車及包括多波束迴聲測深儀、拖曳聲納、消耗性傳感器各種海洋探測設備。鮑迪奇號2016年時曾因艦載「近岸作戰空間感知水下潛航器」(Littoral Battlespace Sensing-Glider,LBS-G)被中國艦船撈獲引發美國發聲抗議,5天後中方交還水下潛航器結束紛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