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起,台紐經濟合作協定取消紐西蘭進口鮮乳關稅,讓不少酪農業者擔心衝擊本土鮮乳產業。中華民國乳業協會主張,應有明確標準區分「鮮乳」及「長效乳」。農業部今(11)日證實,行政院內部針對效期14天內的乳品才能標示為「鮮乳」已取得共識,後續如何執行仍待行政院最終拍板決定。
因應2025台紐經濟合作協定內容,衛福部去年預告效期長達30天的乳品可稱為「延長保存期限鮮乳」、「長效鮮乳」或是「ESL鮮乳」,引發酪農業者及消費者反彈。中華民國乳業協會指出,高溫殺菌後的長效乳品質管理標準和鮮乳不同,若未訂定明確標準區分鮮乳及長效乳,不僅會衝擊本土酪農業,也忽視國內2300萬消費者「知」的權力。
農業部對此表示,近期行政院已針對乳品標示議題召開內部討論會議。席間農業部支持僅有保存期限在一定時間內的乳品才能標示為鮮乳,保存期限超過14天的乳品則應標示為「長效乳」,目前已取得共識。至於未來該如何執行,則待行政院拍板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