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5 日清晨,美國阿拉斯加科迪亞克空軍基地雷達監測到五艘中國船隻靠近阿拉斯加海域。包括「雪龍2號」「深海1號」「極地號」「中山大學極地號」及「探索3號」在內的船隊,以破冰船隊形通過白令海峽浮冰,距離美國海岸約 130 海里。
北美防空司令部隨即啟動邊境監控行動,派出 C-130J 巡邏機對船隊進行巡視。報導稱,中國船隊在美國單方面主張的延伸大陸棚爭議區附近航行,但並未進入美方主張的管轄海域。
延燒焦點:(影)一個左滿舵、一個右滿舵「互撞」! 中2船想「夾擊」菲艦卻自撞 360度還原現場

早在 7 月底,美軍巡邏機曾對「雪龍2號」發出警告,但中國船隊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回應,強調行使公海航行自由。美國海岸防衛隊表示,對此除了伴航監視外,並無其他可行措施。
報導指出,中國船隊在北極航行時遵循專屬經濟區邊界,並採用精準航行路線。自 2013 年成為北極理事會觀察員國以來,中國已系統培養極地法律及航海人才,船長均持有國際海洋法認證。美國海岸防衛隊則在極地法律人才方面存在缺口。

北極地區蘊藏大量能源,包括全球約 13% 的石油和 30% 的天然氣資源。中國船隊對海底進行聲吶探測,並沿北方海路進行航線掃描,以支持航運和科研活動。2025 年,中國新增五條北極貨櫃航線,年運量預計突破 80 萬噸。
在船隊現身期間,中國與俄羅斯在北極地區的科研合作持續進行,包括共享冰情數據及觀測網路建設。北歐國家如挪威、芬蘭也與中國展開極地科研合作。報導指出,美國在北極的影響力相對有限,但仍持續監控相關活動。

北極地區蘊藏大量能源,包括全球約 13% 的石油和 30% 的天然氣資源。中國船隊對海底進行聲吶探測,並沿北方海路進行航線掃描,以支持航運和科研活動。 圖:翻攝自沉浮歐羅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