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風能和太陽能的快速擴張,歐洲多國負電價現象越來越頻繁,甚至出現了「你用電 我給錢」的局面。2025 年首個交易日,德國因風能發電量高達 40 吉瓦,遠超需求,電價跌破零點,負值狀態持續 4 小時。發電商不得不向用戶支付費用,以消耗多餘的電力。
負電價並不意味著電力過剩,而是反映了可再生能源接入電網帶來的「消納問題」。電能無法儲存,生產與消費幾乎同步完成。風能和太陽能的波動性特徵導致某些時段供求錯配,特別是在光照充足或風力強勁且需求低谷時,負電價現象幾乎不可避免。
2024 年,德國全年負電價時長達 468 小時,同比增加 60%;法國翻倍至 356 小時;西班牙更是首次經歷全年 247 小時的負電價。「我用電你給錢」的情景在光照充足、風力強勁的白天尤為常見,這成為歐洲能源市場的新現實。
2022 年俄烏衝突爆發後,歐洲天然氣供應受限,能源價格飆升,推動了可再生能源的快速發展。國際能源署數據顯示,2023 年歐盟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投資達到 1100 億美元,同比增長 6% 以上。歐洲多國紛紛加速可再生能源佈局,但相應的儲能技術與電網靈活性調控尚未完全跟上需求。
然而,可再生能源快速增長帶來的供需錯配問題,正讓發電商面臨挑戰。在電力供應過剩時,他們不得不「倒貼用戶」以促進電力消耗。
負電價的頻發揭示了電網靈活性調控與儲能技術的不足。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稱,當前缺乏高效的電池技術來存儲多餘電力,使得發電商不得不在需求低谷時支付用戶用電。
專家建議,加強需求側響應,例如提高工業、交通和供暖部門的電氣化水平,同時推動綠氫及其衍生物的應用。此外,擴大儲能技術的應用,通過峰谷價差實現盈利,也是一個重要方向。
挪威可再生能源公司 ( Statkraft ) 表示,靈活的儲能項目不僅能平衡供需,還能為市場參與者帶來經濟效益,讓可再生能源項目更具吸引力。
「我用電你給錢」的現象雖是可再生能源擴張的副產品,但它也促使歐洲能源市場進一步升級。隨著儲能技術的進步與電網靈活性的提升,歐洲可望實現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推動能源市場的全面轉型。
2025 年首個交易日,德國因風能發電量超需求,電價跌破 0 點,負值狀態持續 4 小時。 圖:擷自X帳號@Ceser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