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說:現在的年輕人很冷漠,政治不關心,只想安穩生活。
也有人說:年輕人很現實,眼中只有薪水、升學與投資報酬率。
但我想說,這一代台灣年輕人,比我們想像得更清醒,也更焦慮。
他們生於民主,卻活在中共威脅與內部制度失能的雙重夾擊中;
他們享有自由,卻被高房價、低薪資、階級固化與假新聞所包圍;
他們渴望真相,卻被媒體操弄、政治冷語與世代責難所吞噬。
這一代人沒得選擇出生在哪裡,卻仍可以選擇:是被動承受,還是主動出擊?
一、當極權逼近,沉默不是中立,而是自毀
2025年,中共加緊對台軍演、滲透、認知戰與假訊息攻擊。
國會裡,有人要削弱國防預算、推動中國配偶加速入籍、拒絕反滲透法,甚至呼籲簽訂「兩岸和平協議」──這些不是抽象口號,而是一步步拆解台灣防線的行動。
在這樣的局勢下,年輕人若選擇沉默,就等於默許極權進駐;若選擇冷眼旁觀,就等於放棄自己未來的發言權。
二、民主不是從天而降,而是從你站出來開始
這一代年輕人從小就在選舉與言論自由的環境中長大,但他們要開始理解一件事:
自由不是天生的,而是上一代人流血流淚換來的。
這些自由如今正面臨考驗:
高中生被假訊息與統戰帳號影響,轉發親共短影音;
大學生不相信政治能改變什麼,乾脆「躺平」;
初入社會者忙著生存,覺得「政治無用」「都一樣爛」。
但事實是:如果你不去投票,親共勢力就會幫你選擇未來;
如果你不願關心公共事務,就會被不關心你的人來決定法案。
這不是逃避政治,而是被政治收割。
三、年輕人應該選擇什麼?
1. 選擇記得歷史,而不是遺忘教訓
香港的沉淪、六四的槍聲、白紙運動的被捕、烏克蘭的抵抗——
這些不是遙遠的故事,而是如果你不做選擇,台灣就會發生的未來。
2. 選擇守住自由,而不是幻想安穩
你今天能上網批評政府、參加遊行、創業發聲,是因為我們還有自由體制。
但這一切,只要一代人放棄,就會瞬間瓦解。
3. 選擇參與行動,而不是被動抱怨
你可以罷免親共立委、可以組織學生社團、可以做創意內容對抗假訊息;
你也可以只是拉一個朋友出門投票,都是民主的一步。
四、下一步由你定義:民主不是老人的專利
過去,台灣是靠上一代奮鬥者走出白色恐怖;
未來,能不能走出紅色滲透,要看這一代年輕人是否敢站起來。
你不需要一開始就完美清楚政治脈絡,不需要每天參加街頭抗議;
但你可以做的事情,比你想像得更多。
你可以選擇:不是別人希望你變成什麼樣的人,而是你想成為什麼樣的公民。
結語:不要等到失去時,才知道那是你能選擇的最後一次
香港年輕人,在失去投票權後才明白選票的珍貴;
新疆的年輕人,在進入再教育營後才知道沉默的代價;
中國的年輕人,在言論封鎖後只能翻牆找真相。
而台灣的年輕人,你今天還能選擇。
726罷免行動不是終點,而是一個開始──是我們這一代,開始接手守護這個島嶼的責任。
因為歷史不是老人在寫,未來由你來定義。
不選擇,就是讓別人替你選擇。
文/蕭錫惠(自由撰稿人)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