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就是台灣民主首次「無差別式」的大罷免投票,之所以被稱為「無差別」,截因於罷免的理由,並非個別的立委犯下甚麼需要被趕下台的謬誤,而是在政治涇渭分明的當下,基於政策立場的壁壘分明,執政黨在國家治理屢次遭遇窒礙難行的窘境,為解決困局,尋求再一次肯認民意的舉措。基於財政困窘、但尚且還特別花了幾個億來辦理罷免投票,籲請國人務必珍惜手中的這一票,為台灣的未來指引一條新的理路。
7月27日,您理想中的台灣,是蔚藍依舊、還是綠草如茵呢?
本文,就來聊聊筆者所預估的後大罷免時代吧!
首先,是「大罷免,大成功」的結果。
假若一如綠營預期,罷掉了11席立委,趁著民氣可用,接續的補選應也不是太大問題,民進黨得以重新拿回國會多數,實現完全執政。坦白說,大家所憂慮的「柯院長」應該不會出現,或許老柯確實哈院長的職位哈得要死,但相信黨內各派系沒人敢拱如此激進之人當院長,要不,當初賴總統就不會特別委請游錫堃續任不分區,直接找柯就好了。
然而,「柯院長」的陰霾散去,「立法局」的降格卻難以避免。按過往民進黨近十年完全執政的政策產出程序,本該主掌外交與國防的總統,實為諸項內政議案的倡議者,行政院則是執行單位,負責各項法案的草擬,接續才送到立法院審議,通常就是按立委們的建議,改改一些枝微末節的文字,最終幾乎都是按照院版三讀通過。甚或有些具有急迫性的(譬如川老爹又要我們吞下甚麼費用),挾著國會多數的優勢,直接跳過實質審查的委員會,逕付二讀,強勢表決,草草成案,這些在過去實乃屢見不鮮。
換言之,在完全執政的政府中,立法院儼然成為替行政機關背書的橡皮圖章,儘管法案通過與政策做成的效率,絕對大幅提升,但框在立法意旨大意之下,到底潛藏著多少的貓膩,只要執政黨不說,您永遠不會知道。是好或壞,端賴一份信任,我們屆時只能相信政府會為人民著想,若不是,那就得自求多福了。
回顧過去,疫苗採購、超思雞蛋案、台南光電案、新竹棒球場廢土案……您了解多少呢?試想,假若在野多數的國會擁有調查權,會否可以揭露更多資訊呢?放眼未來,台美貿易談判,勢必走向常態化,時時會有磋商締約的需求,假若像現在這般,關稅都快執行了,官員們還一問三不知,您真能放心?
其次,是「大罷免,大成空」的結果。
相反的,如果投票結果,只罷掉零星藍委、甚或全部留任,則這回大罷免行動,絕對成為台灣政治史的特例,未來不會再有,因為民意已做了最終的裁決,接續要麼綠營心灰意冷,從此不再對此有念想,要麼藍白可能重啟選罷法修法,將罷免做適度限縮,總之「無差別罷免」將成絕響。這好嗎?看您自己的想法囉!但若不健忘的話,當親綠的陳柏惟、林昶佐委員面臨被罷免之際,蔡、賴兩位總統,可都曾出面喊話,認定罷免是一種報復,您真覺得沒有修正的必要麼?
由於當屆罷免僅限一回,守住國會多數的在野陣營,態度勢必更加強硬,卓揆很大機率得下台一鞠躬,即便總統手握任命閣揆權,然在新民意的壓力下,繼任者將無法再像現下這般、滿帶著綠到出汁的特徵,預料新任院長可能依循著阿扁啟用國民黨籍唐飛的模式,因應國際政經局勢,尋覓在野可以接受的財經界人選,藉以緩和朝野僵持的局面,達致總統始終念茲在茲的團結和解。
不過呢,這問題是甚麼?您真的相信藍白都是福國利民麼?又或者他們所採行的兩岸政策,是否真符合美中台三方的權衡關係?當前大罷免之所以如火如荼,「親中賣台」的指控,不就是主流論述麼?
換言之,一旦大罷免大成空,這些「公民團體」勢必還是不會善罷干休,那種革命式的偏執,將遍地開花,恐怕屢屢當立法院在表決重要議案的當口,都會再次聚集在群賢樓前,一如「青鳥飛出來」的操作,繼續推動自己心中的政治理念,不幹掉藍白,勢不罷休,甚或再搞一場太陽花學運,都在所不惜。鑑此,恐怕社會運動將更加昌盛,您覺得是好或壞呢?
台灣走過威權,實現了民主,進行了政黨輪替,朝小野大的情境,也不是沒經歷過……一次又一次的淬鍊,相信台灣人民都已秉賦著絕對的大智慧,足以清楚的看見未來理路。老柯說得不對,不是不去投罷免的,就不是台灣人,而是只要是台灣人,都應該透過這次的罷免投票,重新確認我們想走的路。
唯更重要的是,無論結果如何,籲請大家都該寬心接受,高興一天就好,悲傷拭淚再起,7月27日,我們還要一起攜手迎接朝陽,為更美好的國家共同努力,台灣加油!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