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26)日登場的「大罷免」投票,被視為台灣民主史上重要的全民政治行動。台灣基進黨主席王興煥今(25)日指出,這場罷免運動已不再是單一選區的選舉行為,而是全民對國會結構、台灣主體性與民主韌性的集體回應。
台灣基進黨今日與時代力量、台灣綠黨、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共同召開「本土在野大集結,民主行動挺罷免」記者會,呼籲支持者踴躍投票,促成罷免過關。
精選報導:柯文哲聲請行使罷免投票 北高行裁定駁回
台獨聯盟主席陳南天指出,大罷免運動從一開始的星星之火,到現在全國的燎原之勢,所象徵的是台灣人民對藍白兩黨及其背後中國勢力罷占民意機關的不滿,他並警告,如果大罷免失敗,讓中國繼續控制國會,台灣恐將不再有民主選舉。
王興煥表示,大罷免的訴求已超越政黨之爭,目的是反制中國對台滲透與操弄。他指出,國會早已變質為「中國的人民大會」,每一席親中傾向的立委皆是結構性問題的一環,國民黨立委無人可被視為無辜。因此,罷免並非針對個人,而是試圖修補整體制度缺口,透過民主手段守護民主本身。
對於罷免通過後可能進行的補選,王興煥表示,基進黨一貫維持低調策略,重點在於罷免本身的民主意義。即便未來補選結果未明,光是罷免成功即已展現人民對親中勢力的警惕與制衡。他認為,若進入補選階段,基進將以「本土形式最大化」為目標,願意促成本土陣營的合作與會合。
針對外界憂心罷免可能導致民進黨一黨獨大、國會失去監督力量,王興煥分析,台灣長期存在20%至30%的選民支持第三勢力,這些民意空間顯示出對於本土監督力量的需求與期待。即便部分選民選擇支持國民黨或民眾黨,背後更多是出於對第三勢力的認同,而非親中立場。
王興煥強調,正是因為這樣的民意存在,本土在野政黨更應進場,填補政治空白,避免台灣民主陷入輪迴式的「青鳥—罷免」模式。他呼籲,本土力量應強化制度性監督角色,使台灣民主更加健全而穩定,真正實現防禦中國滲透、維護台灣主體的戰略目標。
時代力量黨主席王婉諭指出,大罷免是為了重建國會,讓台灣民主能正常運作,面對過去一年多的國會亂象,罷免是這場憲政僵局中的唯一解方。王婉諭強調,今天本土在野小黨不是為了哪個政黨支持大罷免,更不是政治報復,過去民進黨完全執政八年,時代力量也是最早站出來批評勞基法修惡、批評消極打房以及批評行政傲慢的政黨。她指出,台灣民主不能比爛,而是要回歸制度基本面,讓國會回到正軌、讓改革能走下去,一個正常的國會是一個理性對話、堅守主權、勇於改革的國會;是一個可以處理財政、勞權、居住問題的國會;是一個不濫權、守程序、尊重少數的國會。
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的黨召集人林詩涵,首先以自己作為已婚女同志的身分發言,她指出,能夠跟自己所愛的人成家,是因為台灣是一個自由民主的國家。然而,現在的國會卻越來越不像民主國家該有的樣子,藍白兩黨以人數優勢強行通過國會擴權法案,還凍結預算,讓整個民主制度逐漸失衡。林詩涵強調,現在的國會,沒有討論沒有協商,只有一面倒的表決,藍白立委成為傅崐萁的舉手機器,完全沒有為負起研究法案、為弱勢爭取權益的立委職責。
台灣綠黨共同召集人甘崇緯則指出,綠黨的創黨召集人早在1994年就發起第一次罷免韓國瑜的行動,罷免是公民由下而上的草根監督機制。甘崇緯說有很多選民當初因為相信制衡與監督的必要,而將選票投給藍白兩黨,然而這些立委卻在國會違憲濫權、癱瘓憲法法庭、亂砍預算。他呼籲所有支持綠黨,願意思考、關心公共議題的中間選民,運用民主糾錯機制,淘汰違憲濫權的藍白立委。

台灣基進黨主席王興煥。 圖:蕭依岑/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