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委員會日前舉行第64次諮詢委員會議,主題為「兩岸影視音文化交流之觀察」,與會諮詢委員指出,近年隨著《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節目製作經營管理規定》、《數字經濟促進法》等法規通過,進一步限縮影視音題材內容與數位平台管控、加強意識形態把關、審查藝人言行,迫使在陸發展的台灣藝人進行政治表態。同時,其審查不透明與潛規則充斥情形,嚴重阻礙台灣影視作品進入中國市場,並加劇兩岸影視貿易失衡情形。
學者引言報告指出,中共向來將媒體當成鞏固政權與箝制思想的重要工具,近年隨著《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節目製作經營管理規定》、《數字經濟促進法》等法規通過,進一步限縮影視音題材內容與數位平台管控、加強意識形態把關、審查藝人言行,迫使在陸發展的台灣藝人進行政治表態。其審查不透明與潛規則充斥情形,嚴重阻礙台灣影視作品進入中國大陸市場,並加劇兩岸影視貿易失衡情形。
與會委員分析,兩岸影視作品在敘事方面具有顯著的對比,台灣民主自由、多元開放的創作環境,孕育出反映民主政治、社會、人權議題等多元題材作品,引發觀眾對民主價值、社會現象的反思與討論。相較之下,中國的影視領域處處是紅線,導致作品內容多集中闡述國家利益和集體主義等正能量,無法觸及敏感的政治話題與展示基層社會真實面貌。
有委員觀察到,中共影視音管制措施已造成追求自由創作空間的從業人員紛紛出走海外,尋求自由平台展示無法在中國大陸播放的創作,今年金馬獎入圍或獲獎的優秀作品,均屬於類似案例。這些無法在中國映演的作品主題,涉及大規模疫情封控、同志文化等社會問題,反映中國創作者對於自由表達的渴望與堅持,並在影片中展現了對社會深刻的洞察力。
與會委員強調,中國藝文市場受到嚴格的審查制度及高度不確定的政治環境干擾,國際藝人和內容創作者赴陸發展存在許多複雜不穩定因素,不符合中共官方政策和價值觀的藝人、創作隨時面臨被封殺的風險,韓國流行文化即曾因此遭受慘重損失,台灣影視人員應記取前車之鑑,放眼國際,壯大自身實力,自然能在國際巿場取得一席之地。近年在文化部持續輔導下,許多優秀的台灣創作已逐漸在國際平台大放異彩,並引發中國觀眾的關注及共鳴。
與會委員表示,支持、鼓勵演藝人員拓展海外市場,但少數人為求個人私利,配合中共對台統戰政治宣傳,實將個人赴陸發展成本轉嫁全體國人,傷害台灣利益和國家主權地位,更令人無法接受,應予嚴正譴責。陸委會建議政府應透過各種機會或場合,讓演藝人員、內容創作者瞭解中共影視音審查制度的複雜性和潛在風險,並彙整展示相關具體案例,協助欲赴陸的演藝人員評估各種風險因素。
與會委員提醒,隨著網路傳播科技的發展,民眾可透過各類影音平台,接觸到大量中國影視音內容,尤其中共傳遞刻意經過篩選、過濾的偏頗觀點,恐影響台灣青少年的文化認同及對兩岸關係的認知。相關主管機關應持續加強青年學生對中國的識讀能力,進一步提升國人對網路資訊的思辨分析及判斷錯假訊息能力,強化民眾心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