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台灣與中國的互動問題,目前很多人會根據現況進行分析。這樣討論的重點放在川普與習近平在未來三年到四年的台灣政策,依此推論台灣的前途。這樣的討論忽略台灣社會未來發展,以及年輕人的政治取向。這問題的重點在:台灣的各項選舉中,親中政黨及其候選人的當選可能,特別是總統、立委和縣市首長,的機率高低,會不會讓中國不戰而屈台灣之兵?以及台灣親中政黨的各項政策對美中台灣政策的影響。本文就過去經驗來解析台灣社會可能的變化與問題。
脫中
國民黨來台所進行的政治社會,目的有二:1. 脫離日本變成中國,特別是國民黨控制的既中國又法西斯體制(白色恐怖)。2. 將這個體制帶回中國。一言以蔽之,就是建立台灣為三民主義模範省並反攻大陸。後者在蔣介石主政後其已經放棄。前者則在李登輝掌政時逐步被瓦解。從學運角度來看這樣的變化。
距離野百合學生運動(1990 年 3 月 16 日至 3 月 22 日) 24 年後,台灣又爆發學生運動,太陽花運動(在 2014 年 3 月 18 日至 4 月 10 日)。太陽花運動後的一年,台灣又出現「反高中課綱微調運動,或反黑箱課綱運動」( 2015 年 5 月 24 日),他們「是由全台部分高中學生發起反對國民黨史觀歷史課綱微調的學生及社會運動。」(https://zh.wikipedia.org/zh-tw/反高中課綱微調運動)。後者參與者主要是高中生,比之太陽花運動那種從碩博士研究生以降的參與者,年齡更小,但提出問題的犀利,並不很遜色於前者。
在「反高中課綱微調運動」後九年的 2024 年,因為國民黨、民眾黨聯手進行違憲或幾近違憲式的修法,也引發青鳥運動。此次活動就不僅在台北,還遍地開花至全台。就我在嘉義看到的青鳥運動。發起者是嘉義高中的學生,活動中發表演講的人以嘉義地區的高中生為主,反而大學生比較少。
這二十四年來,,政治與社會運動對整個社會雰圍的影響:1. 頻率越來越密集,從相隔24年到相隔十年、一年、九年。而青鳥活動則在同年出現兩次。2. 從年齡角度,從研究生、大學生,逐漸連高中生都關心政治。3. 就地區角度,從台北延伸到台北以外地區,從城市學校逐漸往相對小城市的地區。這意味政治社會議題將影響力遍佈全台,從成年人到高中生都會關心。
這是以往兩蔣體制所不願看到的狀況。台灣已經不是傳統那種畏懼政治參與的封建社會,也脫離國民黨控制台灣時所散佈的,讓國民對政治感到恐懼的氣氛。國民熱心參與公共事務的社會雰圍,就是近代國家的社會特徵。台灣已經脫離傳統、東方社會,逐漸脫亞入歐,進入西方社會模式。
台灣這種西方式社會,就台灣現況,有幾點意義值得特別申論。1. 有別於以往被禁止公開討論事情,及由此延伸的習慣,現在的所有社會問題都可以是全民議題。而且每一次重大議題,包含政治、社會與體育等,就是一場全民討論的時機,也是凝聚國民共識的時候。這是一種社會動員。在一次次的衝突、爭議、妥協的社會動員過程中,讓人民逐漸認清他們所屬團體的範圍,建構屬於這群台灣人民的集體認同(這也可以配合部分立場偏統者所說的國人共識)。這將會逐步成為非種族、血緣取向的nationalism。這種nationalism就是現代西方民主國家所構成的nationalism。
2. 不一定是統獨的統獨問題檢驗。與第一點有關。由於認清所屬團體的範圍,亦即共同體及其範圍,許多社會議題討論時,特別是政治人物,參與討論時,團體內的人多少會問他是否以該團體的一員參與?此時立場就會浮現。這不一定是政治議題,例如棒球場上喊台灣隊加油,統派會如何反應?喊中華隊加油則獨派會不會呼應?在這個狀況下的中間選民,將隨著事情發展而壓縮他們的空間。這同時意味藍綠以外的所謂第三勢力的相關政黨,已經逐漸沒有「不討論政治」的空間,而必須在統獨爭議中表白立場。因此,在第三勢力內的政黨,不談統獨的要談統獨,談統獨的政黨則必須建立一套超越藍綠的統獨論述。
如此建構的台灣人新社會,回顧以往,我們會發現台灣社會從否定日本國人到否定中國(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人,走向肯定住在台灣的這一群人。
入美
前述這樣的變化,將隨著台灣在新的國際局勢變化、美中對抗與新冷戰體制運作下,變化的效應將會更強烈。
美中對抗就是將原本學術文化往來頻繁,貿易互動、供應鏈緊密結合的美中兩國切開,美國要阻絕中國在科技發展、重新建立他能掌握且安全的成經濟脫鉤,並在東亞呈現圍堵中國的新冷戰體制。
這個新冷戰體制對習近平掌控下的中國影響,將是經濟發展停頓、社會控制逐漸強大,社會特徵逐步回到共產社會體制。
相應於此,站在中國對立面,賴清德主政的台灣,某種程度會展現出全面親美、加速往「像美國那樣」的發展模式。
台灣及其商人配合川普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的論述,將會進行兩種發展。照成本計算,若在美國可以生產,就在美國生產。如果成本太高,就建立與美國企業配合的國際供應鏈。不管哪一個策略,都將使台灣人與企業加速國際化。這樣的影響,必然讓台灣社會與國際社會聲息與共的結合在一起。
其次,由於台灣特有的多次被殖民、處帝國邊陲而被迫同化、沒有自主性格的歷史經驗,賴清德及其領導的政府在因應經濟需要,推動更國際化、親美的教育與社會經濟政策。如此台灣社會發展將相當程度擺脫戰前日本文化對台灣影響,也降低國民黨推動中國文化對台灣的影響。這會有兩個結果。
1.戰後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等受影響者的政治影響力與議題重要性將大幅下降。所謂去中國化問題還是有人會提出,但將不再是重要議題。
2.美式與西方文化將凌駕日本文化、中國文化,成為台灣主流。這或可稱之為台灣第一次以台灣人的角度走向西式現代化。
中國當然繼續以其所能掌握的小紅書、抖音,來影響台灣人,進而影響台灣選舉。然而隨著兩國社會發展差異越來越大,小紅書、抖音的影響也就越來越小。更且,隨著美國對中國抖音及其相關公司的管制與處理,台灣應該對此也會進行具體而微的管理,小紅書、抖音的影響將會隨之更減少。
賴清德這樣四年或八年的新社會變遷,比之以往李登輝民主改革、陳水扁政黨輪替、馬英九親中路線,蔡英文脫中入世路線,影響更大。這對台灣是新而深刻的社會衝擊與變遷。
結論
將學生運動放在整個論述之前,目的在闡述當政治禁錮逐步解除後,擁有新知識,也有能力的年輕人,將會影響整個社會,走向哪一條路上?當我們強調
1842 年的鴉片戰爭,逐步啟動東亞國家進行如福澤諭吉所謂的脫亞入歐的過程。台灣歷經清式(劉銘傳)、日本明治維新式、兩蔣三民主義-右派法西斯式,到從李登輝到賴清德的直接走西式現代化國家。這和中國、傳統社會有什麼差別?就是社會力、社會意見才是台灣走向的唯一決定者。這就是脫亞入歐!就是台灣的脫中入美!
作者 : 林修正/退休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