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晚上台灣公共策益、台灣智庫、台灣青年基金會、台灣教授協會、福和會、中央廣播電台、新頭殼、台灣公民人權聯盟、台灣勵志協會、亞洲政經與和平交流協會及US Taiwan Watch美國台灣觀測站、台灣青年法律人協會、Hello Taiwan等團體,共同於思享森林舉辦Y’s Day「週三青年日」第81場活動(「公正轉型」系列第6場),主題是:「健康新台灣、台灣新世界—生物科技產業如何串連台灣與世界」。

主持人、CET Academic Programs台灣中心主任張竹芩認為,台灣雖然面臨健康危機和產業困境的挑戰,但生物科技產業仍在逆境中扎根茁壯。將從產業、學術、經濟和投資的角度,深度解析台灣生物科技產業。

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表示,台灣面臨快速高齡化與醫療人力不足的雙重挑戰,亟需透過政策轉型、跨域合作及資源整合,推動生技產業的升級與創新。從蔡英文總統提出的五大創新產業政策(包括生技醫療產業)到賴清德總統推動的「健康台灣」願景,台灣在健康科技與生技醫療領域的重視不斷加深。事實上,政府應扮演協調者的角色,串聯研究機構、產業與國際夥伴,打造資源共享的生態系統,同時加速創新技術的研發與國際接軌,推動區域平衡與醫療平權的落實。

董思齊強調,台灣在智慧醫療與健康照護技術的應用上已展現出國際競爭力,但未來仍需深化創新與合作,特別是在促進醫療資源不足地區的健康公平,展現人道關懷與台灣的軟實力。他呼籲青年世代積極參與健康生技產業的發展,將創新思維付諸實踐,推動台灣成為全球健康科技的重要參與者與合作夥伴,共同開創新局,讓台灣價值透過健康科技走向世界。

中央研究院退休研究員何美鄉指出,SARS疫情暴露出「健康一體(One Health)」的風險;人類殘忍地對待動物,導致牠們在惡劣環境中交叉感染疾病,終於引發影響全球的流行病風暴。此外,慢性病是新冠等各種新興感染症重症死亡案例的共同風險因子,因此我們投入防治慢性病,有助於降低突發性新興感染症的衝擊。何美鄉強調,「健康是一體的」,溫室效應也會對農作物的營養素和產量造成負面影響。因此,全民的健康不是只由衛福部守護,也需要農委會、環境部、私人企業與公民團體的參與和協力。

安基生技新藥董事長兼總經理黃文英表示,「新藥產業就是國防產業」,在保護環境的同時,保障台灣人民的健康快樂。黃文英分享,開發新藥是辛苦且漫長的路,從尋找研究標靶和動物實驗開始,逐步轉譯為人體可用的藥物,然後證明藥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整個過程至少需要10到20年,中途失敗的比率更高達9成。因此,台灣需要串聯世界的新藥開發量能,鼓勵更多人才投入新藥產業,才能讓它順利成長為下一座護國神山。

艾拉倫台灣與亞太區(日本除外)策略夥伴和市場總監張東凱表示,台灣是少數針對罕見疾病制訂專法的國家,因此在罕病照護上領先許多國家,有潛力成為亞太罕病照護中心。而台灣健保資料是全球少見且完整的健康數據,能提升生技發展創新速度,發揮永續價值。張東凱建議,政府應在資料受到完善規範保護,並合理使用的前提下,開放產業使用健保數據,這也將成為台灣生技產業在國際上的優勢。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六所副研究員徐慶柏分析,生技產業發展的時程比其他產業更長,因此需要持續穩定的政策支持,例如新創階段的政府資源投入,以及透過法規來營造適合生技產業發展的環境。徐慶柏指出,生技產業的國際化也非常重要,台灣可考慮成立基金,在全球各國購買通路,輸出整體的醫療解決方案。

台灣教授協會會長陳俐甫表示,台灣的生技傳統可追溯到日治時代,當時的藥理學家李鎮源已研發出鎖鏈蛇毒血清以及瘧疾解藥,拯救無數生命;台灣多元的氣候和地理環境,讓我們擁有研發生物科技的天然優勢。陳俐甫說,生技產業是跨學科、高資本的技術密集產業,且法律訴訟風險偏高,亟須不同專業的國際人才投入。

與談結束後,主持人和青年們也針對「再生醫療」、「醫學倫理與法律」、「支持生技發展的國家基金」、「誰是生技產業需要的跨領域人才」等提出問題,與談者也深入地一一分析與回答。

Y’s Day「週三青年日」系列活動會持續舉辦,12月4日週三青年日主題是「不孤單的邊陲——島嶼的共鳴與核心敘事的全球脈絡」,邀請董思齊(台灣公共策益召集人)、陳方隅(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陳俐甫(台灣教授協會會長)、李孟儒(夏威夷大學政治系博士候選人)、黃智慧(中研院民族所助研究員)、江夏正敏(幸福実現党幹事長)、王文岳(暨南大學東南亞學系系主任)一同參與。

CET Academic Programs台灣中心主任張竹芩。   圖:Y’s Day「週三青年日」提供

安基生技新藥董事長兼總經理黃文英。   圖:Y’s Day「週三青年日」提供

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   圖:Y’s Day「週三青年日」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