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環境部長彭啟明表示,我國碳費的費率規劃將進入最後階段,剩下優惠費率尚未確定。目前費率範圍約 300~500元之間,2030年可能達 1,000元以上。企業若主動提出減碳計畫,可爭取優惠,減碳費率約 100元上下。碳費自明年一月起開徵,2026年五月繳納,企業須於明年六月前提交減碳計畫。此引發企業界擔憂「綠色通膨」出現,恐導致營運成本增加。

針對碳費徵收的「綠色通膨」議題,國泰金投資長、同時身兼環境部碳費費率審議會委員的程淑芬今(11)日於《台灣經濟氣候暨金融情勢》發表會上指出,除非課稅手法太過極端,否則課徵碳費對台灣的通膨影響有限,但對不同子產業的影響可能不一,須留意像是有「碳洩漏」風險、進口替代、及短期難轉型等廠商競爭力的衝擊,以及能否有機會拿到碳費優惠。

「我們國家也要去想想,需不需要有鋼鐵廠、水泥廠的存在,若做得太過極端,讓它們很難去做,我們可能就會變成像帛琉一樣,什麼都要進口,帛琉就是什麼都進口、所得沒有美國高,但物價跟美國基本上是一樣的。」程淑芬表示。

程淑芬認為,碳費的課徵須依不同產業逐步推進,對「綠色通膨」的影響有限,並以石化、鋼鐵、水泥等產業為例,這些產業的獲利性和國際原物料價格波動比較相關,不能單以碳費的影響來看。認為實際推動碳費是國際該做的事情,政府應該從如何協助企業出發,會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