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醫師黃軒今(6)日在臉書發文,深入解析了肝臟、腎臟、乳房、卵巢和胰臟等五大器官常見的囊泡問題。他表示雖然大多數囊泡屬良性,無需過度擔憂,但定期追蹤仍然重要。但他特別強調胰臟囊泡的嚴重性,他指出胰腺囊泡雖不常見、通常無症狀,但背後可能涉及多種嚴重疾病。並呼籲一旦發現胰臟囊泡,務必立即就醫檢查。

黃軒醫師在文中提到,病人常問到器官出現水泡是否需要處理。他針對五大器官的囊泡問題提供了詳細說明:
1) 肝臟囊泡,黃醫師表示,約有1%的人會長肝囊泡,且女性相對更多且容易長得更大。但肝的囊泡基本都是單純性的,沒有什麼惡變風險。他解釋道:通常沒有定期隨訪肝囊泡的必要。但是如果肝囊泡超過4公分,並且有肝臟不舒服症狀,影響了生活品質,這是需要就醫,評估一下,是否需要治療,或手術切除、或只要穿刺抽吸等多種方式。如果肝的囊泡只是超過4公分,並沒有任何不舒服,也是不需要處理的。

2) 腎臟囊泡,黃醫師解釋,腎臟的囊泡的發生率比肝囊泡還要高,且隨著年齡增長,會容易增大,尤其常見於中老年男性。大多數腎囊泡屬於不危險的單純性腎囊泡,但少數是有一定風險的複雜性腎囊泡。他強調,一般來說,單純性腎囊泡不需要特別的監測,即使再做追蹤復查,也不用擔心囊泡變大,這是單純性腎囊泡的特點。如果診斷為複雜性腎囊泡,則需要嚴密追蹤,因為必要時,仍然會進行手術的。

3) 乳房囊泡,黃醫師提醒,約有1/3的女性,她們的乳房會有出現囊泡的,大家都不太會公開分享而已。他指出:女性在哺乳期,還可能也容易出現積乳囊泡,這是安全的。且其中乳房的囊泡,大多數屬於不危險的單純性乳腺囊泡而已。一般來說,不需要切除單純性乳房囊泡,除了少數合併有乳房感染的特殊情況下,可以通過穿刺抽吸來處理。而對於複雜性和復合性乳房囊泡,診斷後,需要進行危險分級機制,並根據這些具體分級制,如果發現是有惡性的傾向,醫生才會告知需要及時手術。

4) 卵巢囊泡,黃醫師解釋,卵巢囊泡臨床上有幾種類型,其中一種常見的是生理性的囊泡,這樣的囊泡會隨著月經周期出現和消失,這是完全正常的。另一種是囊泡性的腫瘤,這種囊腫始終存在,少部分可能是惡性的。此外,還有少數可能是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長出來的巧克力囊腫。他強調,初次體檢發現卵巢囊腫,尤其是停經後新發現的,一定要到婦科就醫,評估具體的囊泡類型。如果懷疑是腫瘤,就需要定期追蹤檢查,如果還是無法排除惡性時,也應及時切除。

5) 胰臟囊泡:黃軒表示胰腺囊泡非常不常見,但一出現可能對人體健康影響最大。胰腺囊泡通常不會引起症狀,但其背後可能涉及多種不同嚴重的疾病。有些胰腺囊泡是胰臟發炎反應或重病後留下的假囊泡痕跡,有一些則是長成囊泡樣的腫瘤,它們部分具有較高的惡變風險,尤其是那些超過3公分,並合併胰管擴張的囊泡!他強調,如果當體檢發現胰臟囊泡時,不要猶豫,一定要找醫生進行後續的精準檢查,要特別注意。

最後,黃軒表示,當體檢發現泡泡時,建議第一時間要去諮詢醫生。將自己的情況和檢查報告給醫生看看。是否需要治療、如何治療這些專業問題,先交給專業的醫生處理,才會更加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