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植入式心律去顫器」主要用於靜脈血管異常患者,而「充電式深層腦部刺激器」則適用於藥物治療無效的肌張力不全病人。為提升醫療照護品質,健保署今表示,自今年9月1日起將這2項納入給付,預計每年將嘉惠約88名重症患者,健保總支出約7650萬點。

健保署自92年起已將經靜脈植入式心律去顫器納入給付,用於治療危及生命的心室頻脈。然而,對於無法使用傳統經靜脈植入式心臟去顫器的患者,如靜脈血管通路異常或較小孩童,則需透過皮下植入式心律去顫器進行治療,納入健保給付後,每組支付點數95萬點,每年約有30名病人受惠,一年健保支出約2,850萬點。

對於藥物或肉毒桿菌治療無效的肌張力不全病人,深層腦部刺激術(DBS)被實證醫學證明為最有效的治療方式。考慮到這類患者所需電量較大,充電式深層腦部刺激器對病情改善效果更佳。健保署與神經科臨床專家及各醫材許可證持有者合作,將整組充電式深層腦部刺激器特材納入健保給付。每組支付點數83萬4310點,預計每年約58名病人受惠,年度健保支出約4800萬點。

健保署石崇良署長表示,為確保國民基本醫療需求和健康利益,健保署將持續爭取健保預算,努力將具有實證效益且臨床治療需求的新醫材納入健保,以減少民眾經濟負擔,並增進醫療價值與民眾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