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雲林縣農民使用農損照相APP及凱米颱風災害全品項救助政策的爭議,農業部今(16)日回應。有媒體報導指出,部分農民不熟悉APP操作,導致公所電話被打爆;同時,全品項救助政策被質疑不完整,造成基層困擾。對此,農業部強調,APP並非申請災損補助的唯一途徑,農民仍可循一般程序申請。

農業部表示,農產業天然災害現地照相APP的開發目的是為了方便農民及時記錄災情、保全證據,同時減輕公所勘查壓力。該部門澄清,APP目的在簡化申報流程,提高救災效率,並非取消勘查程序。且APP也非申請災損補助的唯一途徑,農民仍可循一般程序申請。針對雲林縣的情況,農業部指出,當地政府早在113年4月至9月間已對公所人員進行相關培訓。

關於全品項救助政策,農業部解釋,這項措施是基於風速、雨勢等綜合因素考量而制定,目的是簡化勘查流程,加快救助程序。然而,所謂「免勘查」僅適用於符合特定災損天氣參數或經農業部核定的品項,其他申報項目仍需公所進行災損率確認。

農業部強調,這些政策並非為了打擊基層人員,而是為了提高救災效率。該部門呼籲各方理解政策細節,避免因誤解而影響基層工作人員士氣。未來,農業部將持續與地方政府合作,加強政策宣導,協助農民解決實際困難。

此外,農業部承諾將與地方政府共同努力,以更快速、有效的方式協助災後復耕,確保農民能迅速恢復生產。這不僅是為了保障農民權益,也是為了維護整體農業生產的穩定。農業部表示,將持續關注政策實施情況,適時調整措施,以期在未來面對類似災害時能更好地應對,為農民提供更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