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食鹽水在手術、洗腎、點滴等醫療程序中不可或缺,因國內市占率7成的輸液生產商「永豐化工」因違反規定被迫停產,今(7)日健保署舉行健保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會議,確定生理食鹽水的「專案製造」核價,預計將增撥約5千萬元給付,以增強國內生產能力。加上之前已決定的「專案進口」所需的約2.5億元,總計將投入3億元以解決生理食鹽水恐短缺的狀況。

為解決輸注液供應短缺的問題,衛福部已批准7家廠商進行專案進口,同時有5家國內廠商開始專案製造以應對此一狀況。根據食藥署估算,從6月到10月,國內將面臨生理食鹽水的缺口,即使扣除專案進口的數量,仍需增加大約5百萬瓶。生理食鹽水有注射液和沖洗液2種形式,並根據容量分為5種不同規格。

健保署署長石崇良說,生理食鹽水是很基本的日常需求品,儘管其生產過程並不複雜,但對於廠商來說,無論是擴增現有產線還是新增產線,都意味著成本的增加。在與五家藥廠的討論中,考慮到各廠生產規格和成本的差異,例如500c.c.注射液的健保給付價格,將從原本的25元調整至30至35元,預計將增加約5千萬元的給付。

石崇良提到,此次調整為短暫支應6月至10月的藥價,並設有3項限制:醫療機構必須遵循食藥署的調度,不得超量訂購、不得有藥價差異,且食藥署將根據評估在合約結束後恢復原價。預計8月將召開另一次會議,討論長期藥價的調整,以解決生理食鹽水的長期短缺問題。

衛福部目前採取「專案進口」與「專案製造」2種方式應對,上週的共擬會已經討論過「專案進口」的核價,食藥署計劃進口4百萬瓶輸液,總預算約為2.5億元。今天的會議則聚焦於「專案製造」的給付,以填補生理食鹽水的缺口,總投入資金預計達3億元。